螢幕快照 2021-05-25 上午8.01.00.png

 

急促高頻的鳴笛聲畫過寂靜的夜晚

這樣的聲音在前陣子持續低溫的天候下也常常聽到

因為溫度太低讓許多長輩、街友受不了低溫侵襲而倒下

現在的救護車鳴笛聲反而會讓人與疫情有直接連結

自從英國變種病毒失控後,每日公布確診人數或是校正回歸的加總

總是讓人產生許多的不安與恐慌

寒流來了我們有辦法做好禦寒的準備

颱風來襲我們可以事先完成防颱預備

甚至地震過後我們可以針對損壞的建築做修復或預畫防震功能

這些是肉眼看得到的

但是病毒看不見

看得到的只有每日不斷增加確診以及死亡人數

還有缺乏疫苗的新聞跟聽見另人心驚膽跳救護車鳴笛聲

很多時候讓自己陷入低潮的並不是外在病毒或是天災人禍

而是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慌

看見患者歷史軌跡曾經與自己重疊過,雖然時間沒有交集依然緊張

很清楚自己本身只有喉嚨不舒服,沒有發燒、流鼻水、腹瀉,依然緊張

得知同事的妹妹家中看護疑似確診,雖然不是接觸者依然緊張

這樣無形的壓力讓自己喘不過氣

更會讓周遭的人被這股低氣壓所感染

這個非常時期緊張是必需的,但是還不需恐慌

在這個草木皆兵的社會氣氛裡

最重要還是注意個人衛生及養成隨時消毒的習慣

隨著社會重視與眾人輿論的力量

現在走在路上看見沒有戴口罩的臉頰就如同平時看見裸奔怪人相同誇張

口罩只是最基本的防護,也是最基礎的禮節

只要大家能夠凝聚共識做好宅在家的各種防護

共體時艱撐過這段特殊時期,相信疫情會受到控制

我們可以繼續過正常的生活

現在深夜裡光是聽到一兩回救護車鳴笛聲就會產生恐懼

那身處在臺北萬華的朋友呢?

沒停過救護車鳴笛聲又是什麼樣的場景!

Youtuber愛莉莎莎也因為失言覺得救護車太吵影響居住品質

引來網友圍剿沒有同理心

每聲救護車的聲響也代表醫護人員的穿梭辛勞

萬華住戶在這段期間已經被貼上「萬華=疫區」的惡名標籤

被矮化的無奈已經夠悶了

現在還要承受接踵而來的聲響加深心中的恐懼

畢竟敏感區域總是更容易產生莫名的連結

「我上週經過萬化」、「我去萬華住宿過」、「我曾經在萬華帶看過」

這些人沒有想過當地人的感受

他們只是經過或是路過

而當地居民沒得選擇,即便被標示重災區

還是必須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忍受被放大的生活、忍受心裡被壓迫到不行的壓力跟輿論

萬華人沒有錯,病毒也不會挑人

錯的是不在意衛教以及散播恐懼的那些人

社會上不缺負面的攻擊,特別是現在這個時間點

多一句肯定與鼓勵,多一些溫暖的關懷

讓心中的陰影面積漸漸退散

謝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您辛苦了

 

每個人都需要陽光,特別是照亮心中的那一款紫外線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五爸日常 的頭像
    五爸日常

    五爸日常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