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量訓練一段時間後再搭配有氧運動效果真的比較顯著
特別是降脂的部分
但是什麼有氧運動所加持的效果比較有效呢?
路跑、游泳或是騎自行車?
如果是以固定60分鐘不間斷來比較
強度似乎以游泳>跑步>自行車的順序排列
曾經看過柯P準備一日雙塔的備賽紀錄
真的會讓心底深處的熱血沸騰起來
市長辦公室就有專業訓練台,每週三次
每次都是練兩個小時
如果沒有特別設定坡度,阻力就設定3~5的模式順順騎下去
這樣維持兩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不到30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
來到40分鐘臉頰的汗水就像漏斗在下巴處匯集如小瀑布落下
持續60分鐘….已經想休息,明顯感覺到背部的排汗衫完全跟皮膚緊密結合
再接下來的時間已經無法多想其他的事物
除了補充水分,剩下的只有期待兩個小時的到來
最終,我只騎了95分鐘就停下來了
真的讓我停止練習的不只是疲憊,還有無聊
想模擬真實在陸地上騎車的感覺所以沒有特別看Youtube或是其他內容
就是單純的聽音樂而已
騎乘在陸地上有風、有街景、有人、有目標…
但是在訓練台上看到的就是前方跑步機的空蕩蕩設備
心想「柯P訓練台前應該有電視或是其他資訊可以觀看吧!?」
可以這樣每週騎三次兩個小時真的很厲害
尤其市長還有如此多的市政要處理
心裡沈澱一下…
下次再練的時候決定還是挑部影集來看吧
模擬心智的境界等我扎扎實實地騎完整個月的訓練再說
讓腿部的肌群習慣這樣的強度比較實在
原以為只有跑步的時候才會搭配呼吸的頻率
沒想到騎自行車到後期(持續60分鐘後)搭配固定呼吸頻率真的比較輕鬆
那有什麼方式可以比較有效地提升訓練強度
室內可以區分這兩種方式:
1.同速度騎乘:有氧燃脂
室內騎腳踏車都是「固定速度」持續騎,這樣的騎法並沒有錯,只要讓心率達到水準以上,並維持一段時間,就能有不錯的燃脂效果,這樣的騎法,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基礎、刺激粒線體的增加,而粒線體是身體的能量工廠,脂肪就是送進這裡燃燒,所以這種訓練能讓身體漸漸變成易燃體質,只不過...要怎樣才能確保運動強度足夠呢?透過下列兩種方式檢視,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標準,就表示達到鍛鍊效果了。
@談話法:維持稍喘,但仍可交談。
@心跳率法則:把心跳率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60~70%,最大心跳率可以用「220 減年齡」計算,例如 30 歲,預估最大心跳率便是每分鐘190下,有氧心率範圍就在 114~133 下這個範圍。
※ 運動時間:記得要維持 30 分鐘以上,燃脂效果才好喔!
2.間歇快慢快:大量消耗熱量
「間歇訓練」,普通人在騎乘室內腳踏車時比較少嘗試,但卻非常有效,它與一般騎法最大的不同,是在騎乘過程會不斷變化速度,除了能夠更有效地增進心肺能力,研究也發現它對心血管疾病因子的改善是一般有氧訓練的2 倍。如果遇上減肥停滯期,還能幫助你突破關卡唷!在相同的運動時間裡,間歇式騎法的耗能速度是一般有氧運動的 2~3 倍,可以大量消耗熱量,不讓脂肪囤積。而且它可以增加運動後的代謝量,產生所謂的「後燃作用」,讓你在運動後持續燃脂,腳踏車的機身多半都有轉鈕可以調整「踏板阻力」,以 Fitty Bike 為例,1代表了最輕、8代表最重,你可以這樣訓練:
阻力 3(輕鬆踩 1 分鐘)
↓
阻力 8(用力衝刺 1 分鐘)
↓
重覆 8~10 個循環。
間歇運動可以用運動時間:休息時間 = 1:1 的比例去安排,所以阻力8時全力衝刺,阻力3時就可以慢慢騎當作休息
舉例衝刺1分鐘、休息1分鐘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安排8~10個循環;如果衝刺4分鐘、休息4分鐘,回合數就可以降到4~6個循環。
這兩種訓練方式各有各的好處,透過有氧與間歇穿插訓練,不但運動時更有趣,訓練效果也更全面!
另外也可以配合坡度的調整來提升強度
但是….這是比較後期的願景了
如果騎戶外行程加入車隊是不錯的選項
車隊裡神人輩出,用大盤騎完全程的大內高手肯定也有
最直接的經驗交流,如何休息、訓練、增加強度…
會學習到更多,多爬文、閱讀相關領域的知識當然有幫助
但是有老師帶你走可以省下更多冤枉路
重點是比較不會因為自己瞎練而受傷
還有一個前提是,不論跟車隊也好,自主訓練也好
「基本體能」才是王道,沒有好的體力….遇到金牌教練也是枉然

參考資訊 愛瘦身 / 運動生理專欄 /室內腳踏車怎麼訓練更有效?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