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公布第三級警戒延長到6月28日
伴隨著當然不止家長的哀號
還有孩子的偷偷摀臉竊笑
因為他們即將迎接有史以來最長的暑假
不同的是這個假期都關在家裡
孩子變胖了、也變白了…
畢竟室內扣除平日上課必要視訊課程外
大多數時間就是吃、玩、睡然後又是吃、玩、睡….
運動量明顯不足,也沒有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
外加上長時間固定姿勢滑手機、看電視、玩手遊、桌遊…
抵抗力肯定下滑,伴隨更多是未來看不見的隱憂
什麼隱憂?首先看到缺乏維他命D會如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全球約有10億人缺乏維他命D
而在臺灣衛福部針對國民營養狀況調查中也發現
有近6成的成年人都有維他命D缺乏的現象,其中7成是女性
維他命D對人體為什麼具有重要性?
人體有3萬多個基因,維他命D可影響超過3千個基因表現
根據近年許多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許多疾病有相關性
例如:肌無力、癌症、免疫系統相關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以及神經功能影響如思覺失調症、憂鬱、阿茲海默症等…
除了曬太陽之外孩子如何攝取維他命D呢?
另一種方式是透過食物攝取
像是木耳、香菇、蛋黃、肝臟、鮭魚、鮪魚、沙丁魚及添加維生素D的牛奶或穀物中,都可攝取到維他命D
再來談到孩子運動的部分
是針對規律的定時活動讓身體肌力維持某種程度水準
這跟平時在「玩」的活動量不同
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很強,也很好動
透過家長引導或示範,孩子也會很主動的動起來
我們家孩子是透過安排課表方式律定早、中、晚的運動量
包含伏地挺身、仰臥起坐、深蹲、伸展…
好像自己就是體育老師帶操一樣
同樣有運動前熱身拉筋,伸展
運動結束後也大家一起收操緩和肌群
讓這樣的儀式就如同生活中的一部分自然又無違和感
運動模式養成後就會衍生出許多有趣的對話
大妹:哥哥,可以教我這題數學嗎?
大哥:可以啊,妳先做五下伏地挺身
二哥:哥哥,今天可以幫我洗碗嗎?
大哥:五十下開合跳來換
二哥:(稍微看一下洗碗槽的數量)算了,我自己洗~
小妹:爸爸~弟弟他都亂踢人
五爸:跟姊姊說對不起,伏地挺身五下
無形中家裡也多了很多運動的小機會
這樣有意無意的西動一下東練一回
對於身體各部位肌群肯定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有些家長會認為小朋友有幫忙做家事就算運動
這樣做家事的「勞動」跟定時定量「運動」所消耗的熱量跟強度是不同的
疫情終究會過,但還要多長時間不確定
歐美許多城市封城時間是以「年」來計算
假設現行的生活型態還要再來個半年
解封之後孩子會重回正常軌道繼續原有的生活模式
但是這段無法預測宅在家的歷程
有可能會讓孩子定型成為室內馬鈴薯
未來希望他動他還真的動不起來!
所以現在培養孩子固定小運動的習慣
除了增強孩子抵抗力
也是讓這個特殊時期的孩童不至於養成「宅基因」
演變成未來足不出戶的習性
缺乏維他命D可以靠食補,缺乏運動習慣可補不起來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最溫柔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