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段時間賈伯斯這張圖片就是我筆電的桌面
每天會看上好幾回
是催眠還是洗腦?抑或是勵志居多!
職業百百種,如何界定目前從事的是充滿激情的工作?
誰也說不準
少數幸運的人可以透過自我對話發現自己的興趣
再藉由興趣的領域延伸發展職涯規劃
進而能樂在工作、工作樂活
這是另人開心的美景
但拉回現實面,又有多少人可以陶醉在這樣的世界充滿幸福?
這樣的人當然也有
而且就在我們身旁不遠處
至於從事職業的種類真的是自身熱愛並充滿激情的選項嗎?
換個心態去思考
我從事的工作是否有幫助到人?
這不是單純對自己工作內容跟本身激情結合
更是肯定本身的工作對於人類有所貢獻
用「人類」來形容有點浮誇
簡單來說就我目前的工作是不是能給人帶來幸福或是幫助…
有這方面的價值觀提升
對於目前從事的工作會有正向的幫助
舉例就像最偉大的汽車銷售員是美國的喬.吉拉德(Joe Girard)
在他 15 年的職業生涯中
賣出了 1 萬 3000 多輛汽車
平均算下來,一年可銷售 866 輛車(目前金氏紀錄保持人)
他說過一句話
所賣的每輛車可以養活多少汽車零件組裝維生的家庭
賣得越多可以幫助的人也越多!
除了個人的成就,也是藉由助人的角度出發
會讓自己更肯定目前從事的職業
也更能透過逐漸精進的銷售技巧也好、熟練的技術也罷
會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藝高人膽大,熟能生巧,如果又能幫助到人也幫助自己(業績)
當然會更有激情去延伸工作的深度
曾經在捐血的時候看見臉上堆滿笑容的護理師
即便忙碌還是很愉快地幫我消毒、上針、量血壓…
妳總是那麼開心嗎?我好奇的問
因為來上班可以直接幫助到人我覺得很開心呀
小聊之後發現她放假也會隨著志工團體到偏鄉幫助弱勢團體
多有愛的人生,受到她的熱血與陽光感染
即便是短暫的交集也獲得無形正向的能量
有過自我對話的經驗嗎?
其實隨時都行、隨處都可以
也在文後分享好同事轉傳的免費課程資訊
在臺中的朋友3月6日當天有空可以來參加喔
---我是分隔線---
【課程內容】
這幾年,經常遇到苦惱的家長,說著自己家裡的小孩,大學才念一兩年,就吵著要休學,或是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又不想找相關的工作,為什麼?孩子經常的答案都是
「念了才知道沒興趣」
家長覺得很困惑,當初的科系也都是自己選的,如果重新選擇之後,過了兩年又說沒興趣,怎麼辦呢?這中間到底出了甚麼問題
在歐美一些國家,孩子可能從小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興趣或特質,但在台灣,探索自己這件事變成很困難,因為不管你的興趣是甚麼,當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要把分數考好一些,不然可是會影響升學的,導致孩子經常是等到考完學測的那一刻,才開始探索自己,而且是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
慈濟教育功能團隊,因為遇到太多這樣的孩子和困惑的家長,於是邀請到在職涯探索領域非常資深且專業的老師,
盧美妏講師
她幫助超過6000位人生迷途的大人小孩,用心理學,社會學的方式,協助大家看清楚職涯選擇的三大要素:價值,興趣,能力,缺一不可﹐分析思考職業藍圖的規劃,而且,經驗豐富,不管你是人生中的哪一個階段,只要對職業生涯的選擇有困惑,有需要,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場難得的演講,尤其是剛剛學測完的高中學子和家長們,更是要來聽聽盧美妏老師怎麼說,一定會對接下來的選擇有非常大的幫助
講座資訊
講座主題:
人生設計心理實驗室
如何善用心理學
幫助孩子準確規劃未來職涯
講師:盧美妏 職業生涯諮詢師
主辦:慈濟創新教育講座
講座日期:2021/3/6周六
講座時間:9:00am~12:00am(8:30am開始入場)
講座地點:慈濟台中靜思堂(台中市文心南路113號)國際會議廳
講座對象:家長,老師,學生,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慈濟志工
費用: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