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去年(2020)10月就買了(擔任公司晚會活動主持前一週)
所以它也跟著我搭高鐵轉乘遊覽車到過宜蘭
拖了段時間才看完是因為內容不少專有名詞
尤其是財經類的術語及心理學的效應…
看到有點熟悉但是又想不起來的專有名詞
就會翻回前幾篇搜尋曾經出現的字眼跟註解
所以建議短時間內啃完才不會讓閱讀時間拉更長
作者米歇爾 渥克(Michele Wucker)是位美國著名的財經作家
財經術語「黑天鵝」是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名詞
比喻發生後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現象
就如同稀少黑天鵝般出現
像是2008年金融海嘯、雷曼兄弟事件…
生活上就如同飛機墜機、土石流沖走民房、橋樑斷裂…
這樣死傷慘重讓人印相深刻的黑天鵝效應之所以難忘
因為機率低、媒體曝光度高才會有如此多的討論熱度
仔細思考會有這些現象並不是當下才會發生的突發事件
而是早有微量的徵兆但是人們卻避而不見
而這些微量的徵兆就是「灰犀牛」的化身
身為臺灣人想必都有印象在2019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
宜蘭蘇澳發生南方澳大橋斷裂事故
圖片取自網路
意外斷裂橋體結構坍塌,造成多名人員傷亡,以及船隻、車輛損壞
並連帶影響周邊居民與港務交通
就像黑天鵝般出現,天那!橋怎麼會突然斷裂?
事故主要原因是吊索系統鏽蝕導致承載力不足
加上管理不當、檢測方式不完備
事故前3年多都未檢測而未能及時發現鏽蝕等情況
橋梁的吊索錨定機構內曾發生積水,建橋時未設計排水孔
而且鋼絞線表面鍍鋅層厚度不均勻
懷疑是因此造成銹蝕無法承受負重
調查報告中也指出
宜蘭縣政府遺失銷毀橋梁設計圖、竣工圖及施工合約
致使調查困難…
諸多線索就像灰犀牛已經從很遠的地方漸漸靠近了
但還是無所作為
於是悲劇必然發生
簡單來說汽車機油跟引擎哪個昂貴?
接近保養里程數就是灰犀牛抬頭了
超過保養里程數灰犀牛起跑了
亮起紅色警示燈灰犀牛靠近了
引擎蓋冒煙灰犀牛撞上了!是黑天鵝嗎?絕對不是…
是自己故意忽視
灰犀牛如同中國人說的「防微杜漸」、「一葉知秋」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為什麼還會持續的犯下錯誤?
作者提到人們的心理態度導致這樣的問題發生
團體迷思
許多身邊的人都會跟你說,沒有那麼嚴重啊,不要擔心…等等之類的催眠,特別是亞洲人更容易陷入這樣的現象,少數服從多數,大多數的人都這樣認為,即便是自己心裡覺得有點怪,也就這樣跟著走下去了,這也是作者認為大多數人最容易犯的毛病
確認偏誤
人都會偏好自己認同的觀點,對於違背自己內心深處的看法會出現「齁,是這樣子喔?」的心理不認同,以致於無法客觀採納多元的意見
觸發偏誤
標準聽「專家」的話!哪位老師報的名牌趕快買,哪位醫師建議的產品趕快吃,光是專業的評論或是報導就讓自己思考的能力萎縮,無法時時站在質疑的角度去檢視這位「專家」提出的論點是否正確,也是自己懶惰啦,反正專家都這樣說就照單全收,但是收的不盡然全都是知識,也可能收了一些垃圾而自己不知道
逆火效應
當我們提出的意見被否定時,即便事後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但是為了證明自己的錯誤觀點是正確,還是「死不認錯」堅持下去,遇到這樣的死板人類還是保持距離比較安全
上述的人類心理迷思其實也存在我自己身上
是不是你也有類似的體認?
重點是如何克服這樣的迷思
說「克服」有點武斷,畢盡這是人性的課題
人類已生俱來就有的本能
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做些微調來轉變甚至是逆轉險境
發現問題潛在的危機以及面對問題當下的決心!
對於尚未發生的事故其實不難挖掘
就像睡前刷牙、飯後使用牙線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自己是不是能有決心每次、每天都這樣堅持做下去
而不是蛀牙後才開始根管治療(黑天鵝),換假牙
當下所花費的金額可以買幾萬根牙線
不斷的逃避問題、否認錯誤只會讓這樣的惡果反過頭來踩扁自己
客觀地保持思考能力
發現問題並且誠實地解決它們才是跟灰犀牛保持距離最好的方法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