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跟公司健檢師聊過減重的話題之後
(討論內容請參考本篇-觀念比習慣重要)
除了我自己本身應該杜絕的飲食內容(百頁豆腐、過甜的水果…)
再來就是控制自己攝取的熱量
「熱量」這種東西是很神秘的單位
有點性感,也有點夢幻
因為她不像身高或是體重可以清楚被量化
頂多就是一個區間「大約多少熱量」
而不是明確的說今天跑完三千公尺(時速18公里)消耗558大卡如此確定
以我自己個人來說
我的基礎代謝率是1863 kcal
也就是說今天我躺在床上睡整天,只有呼吸也會消耗那麼多熱量
如果加上運動、工作的勞動及生活上必須的活動
累積起來消耗的熱量肯定更多
但是多是多到什麼地步?多到麼數字?
沒人可以100%肯定我今天到底消耗多少熱量,頂多就是一個區間
既然無法準確量化每天消耗的熱量,至少可以控制每天吃進嘴的大卡!
吃進去的少於身體消耗的熱量=會瘦!
這是國小階段的數學問題
但是很多人被自己的「我今天有運動應該可以多吃一點」這個迷思害慘了
我就是苦主之一
去年總是以為我都有在重訓啊,運動量也不少
吃點豐盛的午餐應該不會怎麼樣吧?
喝杯飲料應該也還好吧?
中秋節烤肉加月餅也才一年一次,不會怎麼樣吧?
…….
就這樣自我催眠的吃下去!
體重不要說減少,想要持平都是個很大的問題
因為吃的熱量總是遠遠超過消耗的數字
我不胖誰胖?
去年底開始執行吃素後有很明顯地降體重、體脂
(結算今日減重8.2公斤,有點驕傲)
上週才開啟「嘴控計畫」也就是我現在計算每口吃進肚子裡的熱量
所以買了電子秤這個好用好攜帶的工具(不到300元),各五金量販店都有賣
操作很方便,開機之後只要設定好單位
因為我都是以『公克』為主
所以不需要再調整,放上碗或是器皿後可以除重
也就是再放入想要量的食物重之前是歸零的狀態
不用考驗自己的心算(啊這個重量減掉碗的重量是多少?)
超級方便~重量也比手機輕,攜帶便利
我每天設定的大卡數是2000大卡
可以到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網站測試自己的熱量消耗建議數值
有簡易的測量計算計可以提供參考

連結網址請點我一下
我自己的每日建議熱量是2512大卡
但是我自己設定的上限是2000大卡,硬是要少個500卡(笑)
以下是我記錄早餐的內容:
這是地方法院的早餐內容物,猜猜多少熱量呢?


數字明確呈現到小數點後第二位!
我以表格方式呈現
白豆腐 69 g
蘆筍 40 g
皇帝豆 36 g
花生 37 g
茭白筍 48 g
四季豆 55 g
碗豆 52 g
以上是電子秤量測出來的數字,如何轉換成熱量?
只要google食物+熱量就會出現100g為單位的熱量值
再換算就可以顯示
所以會變成這張表
白豆腐 69 g 88 kcal / 100g
蘆筍 40 g 20.3 kcal / 100g
皇帝豆 36 g 115.2 kcal / 100g
花生 37 g 567 kcal / 100g
茭白筍 48 g 22 kcal / 100g
四季豆 55 g 30.8 kcal / 100g
碗豆 52 g 81 kcal / 100g
以下是我這餐吃進去肚子換算後的熱量
白豆腐 69 g 60.7 kcal
蘆筍 40 g 8.12 kcal
皇帝豆 36 g 41.4 kcal
花生 37 g 209.79 kcal
茭白筍 48 g 10.56 kcal
四季豆 55 g 16.64 kcal
碗豆 52 g 42.12 kcal
答案揭曉,這餐的熱量是 389.74大卡
要注意的是這個數字還只是「原型食物」的熱量
(還沒有算進去油、鹽、調味、料理的額外熱量!)
2000大卡額度扣除後剩餘約1600大卡可以進食
依此類推各餐的熱量
這樣不會超級麻煩嗎???
剛開始的確是如此
但是我個人的飲食在素食之後變的簡單
菜單變化也不會太大
蔬菜就是高麗菜、四季豆、花椰菜、牛番茄….
蛋白質就是水煮蛋、豆腐、豆干…..
份量差不多一看就知道大約的熱量(心裡有數)
就不用再各別秤重了
也會讓自己清楚知道哪些熱量原來高的那麼誇張!就少吃~
像花生雖然才37公克,但是卻包辦了整盤食物一半的熱量!!
你說下次再夾花生的時候不會以「顆」來計算嗎?
我肯定會!
因為吃花生的量少就可以多夾茭白筍、四季豆或是蘆筍…等低熱量食物
斤斤計較的不只是盤裡的熱量,也是斤斤計較自己的健康
這個健康數字自己不關心,誰來幫自己把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