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運動 愛孩子 愛分享美好的事物
你只有非常努力 才會看起來毫不費力

目前分類:健身訓練艱苦道路 (6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螢幕快照 2021-07-05 上午7.55.27.png

 

最近看完黃士倫的視頻「跟風練、盲練、亂練?你到底在練什麼!

心裡出現了許多自問自答的聲音

重訓是為了什麼?

增加阻力重量是為了什麼?

練習瑜珈是為了什麼?

年度目標訂立增加彈跳力又是為了什麼?

無非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但是這個答案有點攏統甚至接近敷衍

讓自己更好是好在哪裡?

是符合自己的需求,還是跟黃士倫的標題一樣

其實是跟風練、盲練、亂練

看到IG上猛男肌肉線條就期盼自己也能想他充滿分明的線條

看到臉書裡才高中年齡的學生就可以舉起兩百多公斤重量也充滿羨慕

看完黃士倫影片之後讓我自己省思,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想起曾經熱血想要參加未來健體的比賽,設定可以灌籃為目標

除了想要證明自己沒有白活之外這些又意味著什麼?

至於自己到底適合什麼樣的運動又浮現出許多問號

畢竟我不是處於熱血的高校階段

也不是職業籃球選手

能夠灌籃對於一個接近四十歲的大叔有什麼正向的幫助?

除了「很酷」、「超帥」、「成就解鎖」….在這背後還剩下什麼?

剩下更多運動傷害,膝蓋爆掉機率提升

NBA神人Vincent Lamar Carter就算再會飛、再會扣、如何逆天對抗地心引力

過了四十歲之後他還是要向歲數低頭

所以在這個年紀的他「灌籃」就不是他得分得主要成分

而是多以外線取分,精神領導取代體能優勢

再看看自己的鍛鍊清單的項目

我究竟是想要追求肌群肥大,不斷增加自己肌肉量

還是讓整體肌群維持在有肉量,但整體感是平衡不突兀

也不是無限增加自己槓鈴追重的無限上綱

保持固定的重量,但是可以增加次數、提升爆發力

瑜珈是維持身體柔軟的運動,讓自己能夠伸展保持筋柔軟度

所以會持續維持下去

設定好自己的目標,嘗試過、調整過、再逐漸修正

會越來越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哪種訓練模式才符合現在的自己

疫情過後可以讓自己在做課表調整

不但是要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已

還要成為更適合自己的未來打算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最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6-20 下午6.09.22.png

 

「當你幾歲練瑜珈,你的人生就會停在那個年齡」

這句話是在阮慕驊書裡出現的內容

如果我三十歲,喔不!早知道二十歲就開始練

雖然現在已經年近不惑

但是總比花甲老人才開始感嘆為什麼不早點練來得好

剛開始我的想法跟阮慕驊相同

瑜珈不都是女人在練的活動嗎?

印象就是女生很優雅的在瑜珈墊上緩緩地趴著或是伸展

男生要就是練充滿爆發力的重量訓練

沒錯,直覺反應是這樣告訴我自己的

肌肉線條分明的男人就是帥

其實要我在早幾年前看見這句話可能也沒啥感覺

畢竟年輕就是本錢,停在二十、二十五甚至三十歲有什麼差別?

但是在我到了有點歲數的現在看到這句話就「十分有感」

很多知識跟智慧也需要時間的經歷才有辦法襯托出它的深度

所以我心底開始萌芽:來接觸瑜珈吧!

尤其瑜珈不像重量訓練必須在健身房透過器材增加阻力來破壞肌肉需要設備

只要沒有干擾的晨間,鋪下瑜珈墊、換上貼身衣物就可以開始了

當你想接觸某項領域的同時就會很自然地去「谷歌」一下

透過網路平台的訊息讓自己原本對瑜珈偏見有180度轉變

原來練瑜珈的男人也很酷!

網路上看見許多高難度的動作心裡浮現的不只是驚嘆

 

w644.jpg

圖片取自網路

還有許多起雞皮疙瘩的感動「這是要練多久才有辦法這樣?」

優雅的動作與穠纖合度fit身材比例

讓整體畫面更有層次感,也讓人嚮往

沒想到原以為阮慕驊著作的這本《錢要|投資》是單純的理財書

但書中內容更蘊含著他人生的體會與教誨

為什麼用「教誨」來形容這本書?

因為書中阮慕驊是本著過來人經驗來分享自己對後輩或是大眾的關切

前言給人生的十個建議人生財務的十個建議總共二十條

是我買下本書的原因,光是這二十條我就知道可以在書中得到更多

(本書會再做讀後分享)

再切換回瑜珈的起始念頭

越是搜尋越是覺得瑜珈不只是女生該練,男人也可以練,老人小孩也適合

今天捐完血馬上去書局買這本《修復式瑜珈,從今天開始煥然身心》

 

S__2711667.jpg

 

也購入買一送一的瑜珈墊來宣示自己的決心

先不探討瑜伽的動作或是所謂的相關證照

光是在踏入這個領域前就有許多值得說明的地方

裝備、場地、時段、服裝、用餐、基本的呼吸法這些都清楚後才是真正開始

這本《修復式瑜珈,從今天開始煥然身心》很適合剛剛接觸YOGA的朋友

很喜歡書皮翻開第4頁的標題

 

正是因為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才更需要瑜珈

 

這句話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如同當時金城武代言中華電信4G廣告裡的詞

「世界越快,心,則慢」

 

3金180x195-2-01.jpg

圖片取自網路

每日忙於追逐績效、追高KPI、追逐小孩

什麼時候讓自己的心能夠慢下來呢?似乎很少很少

藉由疫情期間不能去健身房,讓自己多出這個選項體驗新活動

不只感覺很棒,其實心裡默默期待著

 

就讓我的人生停留在三開頭的那個年齡吧!

 

話說瑜伽是啟蒙於財經專家感覺有點好笑~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最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6-17 下午8.37.01.png

 

自從上個月中開始健身房停止營業算起

已經一個多月都是靠基本體能訓練方式運動

重點是訓練量並沒有增加,體重倒是增加不少~

其實不用站上體重機就可以感受到衣服的維度又開始緊繃

身體接觸感是最真實的體會,沒錯

 

感覺到身體脂肪反撲了!

 

不禁讓我想起曾經啟動過的168飲食法

【重量訓練。十天168成效】笑中帶淚的INBODY量測

在實驗飲食的第10天就瘦了1.6公斤

是身體很有感覺的那種回饋

我當時設定可以飲食的時段是早上5點到下午1

為了是可以配合早上重訓的時間(大約4點到5點)

雖然瘦了體重,但是也賠掉肌肉量!

整整少了0.3公斤骨骼肌重,這還是只有10天的量

因為從前一天下午空腹到早上再練,怎麼有力?怎麼增肌?

所以我吃了10天的168飲食法就中斷

但是現在因為沒有重訓的關係,在朋友的提醒下~

我決定從新開始啟動這樣的飲食模式

但是時間設定在比較正常的時段08 – 16來執行

這時段剛好也是上班的區間,豐盛的早餐結束之後開始進辦公室

下班前兩小時開始禁食一路到隔天早上八點

雖然已經嘗試過這樣的作法

但是心裡還是有些許害怕的感覺

擔心會不會血糖過低….(擔心只有幾秒鐘)

最後還是下定決心從明天(6/18)開始執行

這次執行的時間就配合疫情何時解封也跟著結束

讓這樣的飢餓感能夠與普羅大眾期待解封的渴望相結合

感覺也不錯~

在這段疫情第三級警戒期間也變胖的朋友們

特別是在端午節過後因為大量吃進高熱量的粽子

身體更穩重,站出來也更有份量了

邊打字邊看著逐漸膨脹的肚皮心底更下定決心

 

我要開始執行168飲食,請勿拍打餵食,謝謝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最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6-03 上午7.14.25.png

 

相信很多朋友在五月中旬健身房陸續暫停營業後

就開啟了居家重訓的模式

在家裡自己練起來真的有許多差異

網路上雖然看見某些神人把家裡房間改裝成專業的「健身房」

 

190462808_10165190917750128_3253128190623234251_n.jpg

圖片取自種臉書重訊社團網友照 Benny Liao(駿宏)

設備幾乎不輸給市面上正規健身房,甚至有量身定做的專業感

當然這樣的神人並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財力或是空間可以達成

大多是利用創意或家中現有的傢俱來訓練

重訓群組裡也有朋友把沙發拿來當腿推的工具

 

螢幕快照 2021-06-03 上午5.27.18.png

 

如果有家人坐在上面馬上就增加訓練的強度(哈)

最終考量安全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區塊

畢竟家中不比專業場地能符合鍛鍊

自己又分三個領域來探討

器材的完善

家中可以用的設備像是6000cc水桶、沙發、冰箱還有抱小孩來當作阻力,也有網友把門口上緣鐵匡架當成單槓練習引體向上,真的是創意無限,我自己也嘗試抱著大西瓜或是水瓶聯席深蹲,但是地面是磁磚,抱著不規則形狀的西瓜要注意重心不要失去平衡,西瓜摔破還可以吃,水瓶摔壞頂多再買新的,小孩呢?孩子可摔不得,只可能增加閃到腰或是拉傷筋的風險,畢竟這些突發奇想的所謂「器材」都不是符合人體工學的設備,很容易受傷

誘惑的項目

家中空間小沒辦法做太大的動作,訓練時旁邊就是零食、飲料想說訓練前來補充一下蛋白質,補充蛋白質期間看一下電視,邊滑手機邊看電視一下時間就過了半小時!意志力不夠再休息一下就可能放過自己明天再來練,家中的誘惑太多,不容易完全區隔心境,以往從家中離開踏入健身房,拿出手機感應會員進入充滿重量訓練設備的空間,那股心境移轉有如「我準備要開始了」的儀式感,腦還裡只有課表,視線所及的就是各項器材,沒有懸念也沒有誘惑

訓練的強度

在家練習就算運用創意把居家物品移轉成重量訓練的設備,但是強度有限,我沒辦法一次扛兩顆、三顆大西瓜,也沒辦法有效率地舉起五、六罐的瓶裝水,更不可能抱起三、四個小孩!怎麼練習都很難達到增肌,頂多就是次數變多來減脂而已

 

雖然看似家中訓練不容易

但是可以透過自身體重來徒手訓練輔助

在家鍛練最重要的還是首重「毅力」的堅持

家裡一樣可以訂徒手課表

伏地挺身、腹肌訓練、深蹲、跳繩….

也因為強度變低,所以就算沒有各別分開練

練完所有項目也不太會有延遲性拉傷的狀況

另一個好處就是利用徒手訓練的方式比較「安靜」

不會因為自製器材撞擊地面(有些人在健身房都摔慣啞鈴了)

而影響樓上樓下鄰居的情誼

在家訓練要顧及骨骼機率也同時要顧慮鄰居的感受

時不時樓上傳來碰碰碰的聲響

可能汗沒流乾就接到管理室關的電話了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22 上午8.03.54.png

 

5月中旬健身房配合疫情休館期間

重量訓練的課表瞬間調整成自體訓練

利用自己的體重做伏地挺身、棒式、仰臥起坐等徒手的訓練

也跟孩子借跳繩原地跳當做有氧運動練習

唯有讓「動」這個字持續是動詞才不會讓肌群鬆懈

漸漸讓「動」變成形容詞或是名詞

那身形也會明顯演化成「變腫人」或是加入「腹愁者聯盟」行列

持續動起來的好處真的太多,尤其在這個時間點

運動刺激大腦分泌安多酚(dopamine)與血清素(serotonin

安多酚能讓人感到開心與滿足

血清素有助提振心情、防止憂鬱

在這個草木皆兵,追蹤確診者足跡如柯南辦案的敏感時刻

只要每日下午兩點記者會公佈新的確診人數及歷史足跡時

大家就開始回憶行程拼圖「還好那一天我沒有去寶雅」

也有人會突然尖叫「糟了!這位確診者經過我家附近」

活在緊張的弦上,稍微彈一下就感到全身顫抖

好像自己身體的百分之幾也沾黏到病毒的魔爪

些微的身體不適彷彿自己也中獎般擔憂懼怕

怎麼辦?我的喉嚨開始癢癢的

怎麼辦?我的頭昨天開始就有點暈

怎麼辦?我整天的體溫都37度左右

怎麼辦?聽說我同事的妹妹她同學家的看護好像是陽性反應(也扯太遠)

如果平時就有運動的習慣

再加上正向的心態,其實很多暫時的身體不適反而會逐漸好轉

在身體沒有異樣或只是稍微不舒服的前提下就去篩檢站

反而會佔用到真正需要篩檢的民眾

自己本身也等同暴露在「高危險群聚」的人龍中

病毒不會挑人,它只會選擇不在意衛教、自以為是、不願配合的人

今天5/22開始連店家都停止室內用餐,僅提供外帶

這個六、日是關鍵!

在家耍廢救臺灣如此輕鬆

在家運動救身材如此愜意

只端看自己願不願意而已,沒有能不能,全看自己要不要!

現在晝長夜短的天候早上不到六點天空就湛藍得很透徹

雖然不能外出,但是可以安排很多室內的行程

追劇、看書、玩手遊、打牌、打電動

都好,在家就能變英雄,何樂而不為?

 

S__2629707.jpg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08 上午10.43.36.png

 

今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

而是一篇臉書重量訓練交流社團的文章,感動又醒腦

筆者林先生Jimmy Lin本身是位洗腎長達五年的病友

剛看見發文的開頭很自然就會去比照底下的圖片

心裡馬上浮現四個字「圖文不符」

哪有洗腎人士可以練得那麼壯的!

看完文章內容之後,突然有股鼻酸的感覺

其實在這之前我很常看見「洗腎」的招牌出現在周遭生活圈

甚至大女兒喜歡吃的肉包店對面的牆上就掛著「洗腎中心」斗大招牌

直覺就是洗腎很麻煩、很花時間也很可怕

(因為是終身持續的動作)

但是對於這領域真的沒有太深入的瞭解

今天看完林先生的文章之後讓我馬上google「洗腎」的相關常識

不看不知道,看完之後對於腎友能夠堅持重訓這件事不僅增加更多佩服

也添加許多慚愧

為了便利洗腎作業,腎友在醫師評估可行的前提下完成動靜脈廔管手術

動靜脈廔管也稱之為腎友的生命線

血液透析的血液能順利流出到人工腎臟經過處理後再流回人體

這感覺跟我在捐血時的分離術有點類似

捐血的分離術是把全血抽出,透過離心機過濾出血小板再把紅血球送回體內

洗腎則是透過儀器將血液抽出體外,過濾掉當中的廢物與多餘水分,再將過濾後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

洗腎的方式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兩種

林先生是屬於前者,以動靜脈瘻管或人工瘻管來實施

也因為這個瘻管的設備(圖)讓重訓添加了些許限制

 

vps.png

 

瘻管大多是安裝在二頭肌內側的位置

如果操作二頭肌上舉彎度過大,讓手腕太接近肩膀

會壓迫到瘻管,導致移位是很可怕的狀況

更不用說拉單槓的訓練,更是禁忌

拜訪林先生的個人臉書觀察他分享的內容

 

螢幕快照 2021-05-08 上午10.07.16.png

圖片來自Jimmy Lin臉書(連結請按上圖)

林先生目前主持數量一萬多人的腎友互助會社團

經常受邀至各地分享腎友透過重訓鍛鍊強化血管粗壯

讓洗腎的過程更順暢,也協助護理人員更容易上針

很有意義,也很激勵人心

除了激勵之外也讓許多人引以為警惕

預防勝於治療是有時效性的,腎跟肝一樣都沒有什麼痛覺

慢性腎病來到第五階段的時候也代表腎臟功能低於15%

不是電線桿上的天國近了,而是洗腎中心近了!

2020年健保署的數據顯示洗腎人數已經抵達9.2萬人次

也就是全臺灣每250人中就有位1位是腎友,這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

如何避免呢?網路上分享的方式口訣就是

3多、3少、4不、1沒有

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

少鹽、少油、少糖

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以及沒有鮪魚肚

馬上檢視自己本身是不是有符合這樣的標準

好險除了偶爾憋尿,其他的習慣似乎都沒有

再拉回林先生重訓的話題

正常人可能會因為小病痛就會給自己找藉口「下次再練吧!」

但是他真的是抱持著每次重訓可能都是最後一次的心情

畢竟這不是個可以完全自體能避免的症狀

還是會有很多潛在的風險

就如同他分享的最後一句話

 

只怕哪一天... 沒有機會再練了

 

如此感傷卻又充滿堅強的感觸,再看看自己

除了慚愧更是充滿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身體狀態

謝謝林先生給我們的分享

您這一課讓很多人充滿感動也更見證自己的不足,謝謝您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4-30 上午4.19.34.png

 

近期臉書重量訓練的社團常常出現17歲的健男

高中生就投入健身的領域,重點是「練得很好呀」

要肩有肩、要胸有胸、線條完全不輸成人賽事領域

除了現代化的科學訓練,也著重飲食和個人化課表

越來越透明化的訓練模式與方法可以多元參考

就看自己願不願意堅持下去而已

17歲的時候在練什麼?頂多就參加校隊打打球跑跑步而已

這些年輕小伙子如果可以持續練下去

臺灣未來健身領域勢必也能在國際發光發熱

這是17

也有許多四十幾歲的大叔不甘寂寞

逐漸浮出水面「首PO」自己訓練的成果

很多年齡比我大的前輩身材練的有模有樣

 

螢幕快照 2021-04-30 上午3.23.30.png

圖片取自臉書an Chin Yee社團分享照片

看到這張圖片讓我瞬間想到的是

健齡多久?

我現在比較不會在乎練什麼課表?怎麼練?飲食如何控制?

比較在意練到某種體態需要堅持多長的時間!

3年?5年?還是更久?

以我自己本身來說,從1071115日開始到現在接近兩年半的健齡

從很菜很弱階段慢慢一點一滴增加重量、強化課表、調整作息飲食

持續走來再回頭看很能感受職業選手的不容易

創造巔峰本來就不簡單,如同國旗歌第11句「守成不易」更是困難

人都會有犯懶或是想要放鬆的時刻

能夠抓住自己什麼時候該停下來再拉回健身房降脂肪

再掐住喉嚨嚴格把關吞下肚的食物熱量

真的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更直接說就是痛苦)

許多人就是在放縱瞬間如同懸涯邊緣脫鉤的卡車

一落千丈、一去不回

重量訓練過程我最享受也同時最害怕的就是肌肉撕裂的感覺

挑戰新重量或嘗試沒做過的動作

肌肉隔天的延遲性拉傷會很清楚地告訴自己

「有練到喔!」

但是在這個肌肉撕裂準備增生新的肌群過程中

是不是有獲得足夠的休息?

是不是能再練周邊的肌群?

是不是傷到深層的骨骼肌?

是不是能再繼續練下去?

這些問號都是透過再隔天的身體回饋告訴自己

「不酸痛了!那就再來好好操他吧」

以至於我不敢做太多或太大的突破

秉持著穩定中求成長的信念

這需要時間,拉長時間來看肯定是有進步的

雖然目前我是以終身的長度來設定我的健齡

但規劃2023年要參加健體比賽為前提(剩下兩年時間)

我這樣緩慢的進步強度就會受限更多可能

減脂肪只要降碳水、甚至斷碳就能達成,雖然痛苦但是有效

增加肌肉量就是目前我最大的關卡

雖然吃素好像有那麼點影響,可是我偏要以這樣的飲食模式來參賽

畢竟健身界的楷教練就是「素食健身」的翹楚

差別就在於我是否除了原型食物外還要再加入高蛋白的成分?

這項調整也會在未來量測INBODY時來做差異化比較

訓練強度增加是必然,維持安全又規律的模式更是首重

目前我無法調整突然增加重訓的強度

但是可以提升重訓的密度,讓身體更習慣這樣的強度折磨

折磨這個字眼挺恰當的,沒有痛苦何來成長?

沒有撕裂肌肉的痠痛,如何呈現逆天的線條?

現在不會再羨慕身材很棒的人

因為我會朝這個讓人羨慕的目標邁進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4-25 上午5.09.27.png

 

我這輩的職業軍人,都對李沛旭有種特殊革命情感

因為常常在莒光園地保防單元劇看見他的身影

藝人出身既定印象從原本《小資女孩向前衝》史副理的精瘦

演化身著迷彩服精壯,再進化變成現在的粗壯

新世代年輕人可能比較熟悉現階段常在視訊直撥吃飯的猛男李

以為他似乎就是天生那麼壯

前後對照就清楚他的堅持跟努力後差異

就像他身上常常穿的「養肉大不易」訓練衣

每寸每克的肌肉是要經過多少次的破壞、增生再破壞!

才會一點一束長出來

過程中不外乎就規律進食,還有沒天沒地訓練

資深些的粉絲都知道2016年李沛旭因為腸道問題開刀

身體亮起紅燈,腸沾黏就像不定時炸彈裝在身上

即便是腹部多了三道手術留下來的疤,也無法痊癒

或許可以向命運低頭,或許可以讓自己輕鬆些

但是他沒有選擇這些老天爺安排的選項

在39歲投入健身圈擔任運動選手(就像我現在這樣的年紀)

通常這個年紀都是運動員選擇退居幕後擔任教練或是顧問的角色,他相反

通常都是運動界的明星或是高手接續轉往藝能界去發展的方向,他也相反

他在挑戰的不只是自己的極限

也是在挑戰普世價值觀與酸民的期待

「啊你就好好演戲,繼續演好你的角色就好啦,練這個做什麼?」

「拍過那麼多戲劇跟作品,為什麼要轉換跑道?」

「會後悔現在所做的改變嗎?很多女粉絲覺得你以前比較帥氣…」

 

我沒有在乎過去,我比較在乎現在

 

採訪中霸氣的回答,只想專注做好眼前的事跟目標

這就是他的堅持與毅力,也是他自認為老天爺給他另一個最好的禮物

訓練很累很想放棄,這我很清楚

飲食控制很痛苦很無聊,這我也瞭解

無視酸民的反諷持續堅持,這我就沒有經驗了!

有辦法長時間的努力下去除了挑戰自我

也更證明要達到人中人的境界該如何做

 

如果你不做別人不想做的事

那你要怎麼成為跟別人不一樣的人

 

留在舒適圈,持續在熟悉領域中活著也是生活的方式

絕對不會有人說你錯了,因為你也是在為生活打拼

反而是想要脫離舒適圈一堆人會說你錯了!

隨著時間越長會越熟悉原有的軌跡

越來越清楚下一刻要做什麼,準備什麼…

生活能過但是強度也逐漸變低

他口中別人不想做的事其實要有悖人性的心理準備

不想早起、不想運動、不想控制飲食、不想讓短短的人生太痛苦…

那就註定平凡,註定原地踏步當不想進步的自己

隨著時代洪流向前推進時看著原地的自己

其實不是原地踏步,而是退步

所以人生在世就要這樣的自虐?

一定要脫離舒適才算得上有競爭力?

才配得上有存活的價值?

以現在的時代氛圍是這樣沒錯

不進不只是退,還是退到讓人無法生存

他找到奮鬥的目標,我也是

除了孩子給我許多動力

也在多方面尋找我的可能與原先認知的不可能

找到它、突破它、超越他

相信就會像李沛旭右手的刺青

Proud To Be 

讓我自豪地成為我心中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4-11 上午6.46.41.png

 

昨天的立志之路開始之後

想參加健體比賽總要知道這個領域的神有哪些才知道怎麼膜拜

想發財拜財神

想發牌拜賭神

想發胖拜食神

想發卡拜健神

健美跟健體有什麼差別呢?

服裝上的差異

健美著三角褲(可以呈現大腿肌群線條配合整體肌群呈現)

健美冠軍.jpg

圖片來源2020總統盃(總冠軍 蘇奇俊)

健體則是著海灘褲

健體冠軍.jpg

圖片來源2020總統盃(總冠軍 史考特)

我跟朋友想參加的是「健體」的領域

臺灣網紅或是藝人很多都是轉戰這項賽事

像是夢多(日本藝人)、李沛旭、楷教練都是這個領域的常客

相較健美來說也比較沒有那個高的門檻

但不是說穿著海灘褲就不用練腿了

還是會看整體的比例

雖然比賽健體有吃到很大天生基因的部分

從整體上垂直比例來講,上半身的比例不可太短

畢竟健體的重點考慮都在上半身

水平比例可以理解為「肩腰比例」

肩寬腰細是健體的審美核心

賽場上不會有裁判拿著尺去量手臂或是胸圍長度

一切都取決於你的比例視覺效果

健體選手要體現出陽光,自信的精神面貌

(這是我最想要達到的目的)

台風良好、個性搶鏡的同時卻又不失風度

男子健體不是男子健美,要考慮到整體的肌肉密度

肌肉和線條是透過運動鍛鍊和減脂得到的

肌肉飽滿結實,瘦身也要到位

肌肉體積不能過大,也不能過於單薄

同時,也不能有明顯肌肉分離度

肌肉過於發達,過於單薄

太乾和太硬的運動員成績都不會太好

我也不渴望練就像巨石強森般的浩克體型

所以再怎麼看「健體」就是持續精進的目標

國內賽事透過「中華民國健美健身協會」官網行事曆

 

行事曆.jpg

圖片來自協會

已經公佈2021的賽事,也有相關的細則

(賽事還是以實際狀況為主)

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會連帶影響行程

開頭說了很多的「神」,有哪些可以拜呢?

 

台灣代表人物

IFBB健美職業卡難取得 全台灣只有8位健美職業選手

梁詠喻

梁詠喻.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7年尾以IFBB男子傳統健美項目,臺灣第一個以積分申請拿卡

 

陳建昕(大H)

6z3yzxsh.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8.5台灣第一位 IFBB PRO 健體職業選手

 

林敬傑(熱狗王)

林敬傑.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8.5韓國業餘奧賽第一位以古典健體拿卡

 

劉翔(獅子王)

劉翔.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9 NPCJ Japan Pro (日本)拿卡

 

蕭晴文

蕭晴文.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8.10印度業餘奧賽第一位以女子比基尼拿卡

 

梁萱

梁萱.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8.12三亞吉成之夜第二位以女子比基尼拿卡

 

@金畹蓁 cindy

King-Bik-HWP4600sm.jpg

圖片取自網路

台灣首位IFBB比基尼職業選手

 

江敏 

江敏.jpg

圖片取自網路

2018.12 IFBB PQ Taiwan第三位以女子比基尼拿卡(賽前還剛生完小孩!有夠勵志)

 

很多神人的IG我都有追起來

除了可以激勵自己,透過圖片上肌肉分明的線條

更證明亞洲人並不是基因的限制而無法突破

重點還是要堅持,唯有強大的自律跟堅持才有辦法走下去

這些肉體上呈現神人的角色

某種層面上精神意志也是接近神樣般的存在

讓我們一起練下去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4-10 下午4.30.42.png

 

臉書傳來紅底白字的訊息提醒

是在總統府任職連長時曾經共同揮灑過汗水的弟兄

居住北部的他專程來台中跟我參加晨間的訓練

原本以為他在知道訓練時間是早上五點時會再約其他日程

沒想到他居然豪爽地說「沒問題」

老實說,當下驚嚇更勝於驚喜

充滿期待下碰面真的有許多健身經驗可以分享

在這個領域我就像隻孤鳥

所學習的健身概念絕大多數是來自網路、坊間書籍

像這樣真人交流飲食、重訓姿勢調整、組數的分享還真的很少很少

所以聊起來也特別開心

原來他曾經在健身房上班過一段時間

所以在健身的觀念上很扎實,體態當然也沒話說

雖然他很謙虛的說跟正在參賽朋友比較起來他是很弱的角色

(但是他線條是很明顯!肌肉飽和度也很夠)

這也代表他渴望成長,希望進步

聊到最後他眼神閃爍光芒說「我要參加健體的比賽」!

原本馬拉松常客的他給自己這樣的期許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好奇的問

 

「想給自己人生有不一樣的紀錄,為自己寫下更精彩的故事」

 

聽到我都熱血起來了

曾經我也有想過類似的念頭,但真的只有0.0000001秒的懸念

想要參加比賽的痴念

重訓不是為了要參加比賽,而是要維持體態(這是原本的想法)

既然都已經重訓了,為什麼不參加比賽證明自己努力過(這是現在的想法)

陸續看到夢多(日本藝人)、李沛旭、楷教練等四十歲以上的兄長們

透過努力地鍛鍊、飲食控制、意志力堅持來達到目前的體態

同樣都身體健全,而且他們的年齡比我還大

那我又有什麼藉口說我不行!

沒有不行,只有不想

今日晨訓後心裡滋養的火苗逐漸壯大

在真正有參加比賽的發想後

連帶會影響許多層面,包括訓練課表、飲食、休息時間還有持續的堅持

雖然光是用想的就讓恐懼感連帶引發的雞皮疙瘩佈滿手臂

因為有概念、也體驗過,所以知道過程會很痛苦

如果完全沒有練過還真的是「戇膽」不知道怕

接觸過雖然知道會很辛苦還可以接受才真的需要勇氣

至於我自己是不是已經準備好了呢?

或許在我跟朋友約定好的那刻開始就已經完成心理準備了吧!

把上台的時間設定在2023年(我41歲)

證明自己就算已經是四十大叔依然可以在舞台上展現自信的自己

朋友目前剛通過公務人員的考試

之前在市場工作所以也是晨型人的生活型態

心裡也解惑為什麼有辦法在剛開始就答應得如此豪爽

原來我們都是作息相仿的人呀

像這樣純粹的碰面分享交流真的很棒

特別是在這個世代很多見面的背後都引導至「目的性」

保險、直銷、推銷

讓這樣的會面摻入許多雜質,總是在最後那刻以可惜收場

很感恩朋友專程來這趟

很感恩朋友交流的觀念

很感恩朋友約定的目標

 

我們會一起上台,分享的不只是經驗還有榮耀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3-30 上午4.25.57.png

 

「啊啊啊~碰!」來到健身房就會聽見人類斯聲力竭的原始吶喊

尾音是槓鈴丟在地版上發出震憾的響聲

尤其是在挑戰1RM的重量

除了聲音還搭配頭部幾乎冒青筋漲紅臉的畫面

自我挑戰時看見全身鏡裡的模樣就是如此

啞鈴或是槓片之所以會分大小就是要讓我們清楚自己的能耐

千萬別自不量力或是自視甚高

因為換來下一秒就是運動傷害還有尾聲不是「碰!」

而是接續更多更長的「啊啊啊~」

早期的我會覺得在健身房舉磅數很輕的啞鈴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我也算大隻(183公分)

10公斤或是更低的啞鈴感覺有點遜

現在回想起來這樣的羞恥真的大錯特錯

即便是拿最輕的啞鈴又如何?

出現在健身房這區域就是值得鼓勵的事情

先不要探討本身的課表或是態度,都是正向的行為

 

希望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這樣的理念驅動內心的堅持走下去

所以來到健身房看到新朋友都是鼓勵與交流居多

固定時段運動常常會遇見同時段的訓練咖

從點頭之交進而簡單交談,分享彼此健身的感想

這是種興趣的交流,也是健人的純粹

姿勢正確了,要挑戰更重、更多的課表才不會受傷

觀念正確了,飲食、鍛鍊、作息的配合才會更進步

哪怕只多0.5公斤也是種成長

要不然「它」的存在意義是什麼?

再微量的進步都可以刺激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向上適應

以目前生活上的便利性

不論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自行駕車、騎車

大幅縮減步行的機率或是勞動機會

現代人的運動量是明顯不足的

定期、定量重量訓練可以「規律的壓力刺激」讓肌肉有效長大

年齡增長反而會累積更多更的肌肉量

這點對我來說真的是感同身受

軍校夠操了吧?以十幾二十年前土法煉鋼的模式

參加學校代表隊或是普通的體能訓練都很操

但是當時訓練的模式都著重在「有氧」的課表居多

跑幾萬公尺、徒手做幾百下伏地挺身、瘋狂練仰臥起坐

這些有氧模式不會讓肌群有效成長,反而讓人視覺上產生「精壯感」

少數像是橄欖球隊成員因為增加了許多身體對抗、扛人、負重訓練...

明顯的肌群增大表現就很卓越

這是點滴累積而成的收穫

踏進陸軍官校門右前方偌大草皮就是橄欖球隊的主場

剛開把隊友扛在肩上也是挑選個頭較小或是體重相仿的對象

慢慢就會觀察到隊員肩上扛的夥伴越來越粗壯

壓力越來越沈重、距離也越來越遙遠

在軍校時期我是精壯的體態

步入軍旅生涯當然還是會運動

但是仍然偏向有氧居多,像是路跑、游泳、騎車

健身房重量訓練是後期才接觸,近期才產生濃厚興趣

所以也有軍校時期的同學提出質疑

「為什麼你現在看起來比學生時期還壯?」

很簡單,因為課表不同所增加的肌群亦不相同

很明顯的是我自己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向上適應能力更強更敏銳

讓我自己肌肉強度超越正常上班族

甚至超越曾經唸軍校時期的自己

絕非表示有氧運動不好,而是在固定頻率下搭配重量訓練

好的課表設計才有機會發揮身體更強大的效能

即便是銀髮族也可以達到逆齡的效果

今年39歲的我會持續朝綜合訓練邁進

身體強壯、健康不只是自己的福利

也是下一代的福氣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3-18 上午4.29.51.png

 

重量訓練一段時間後再搭配有氧運動效果真的比較顯著

特別是降脂的部分

但是什麼有氧運動所加持的效果比較有效呢?

路跑、游泳或是騎自行車?

如果是以固定60分鐘不間斷來比較

強度似乎以游泳>跑步>自行車的順序排列

曾經看過柯P準備一日雙塔的備賽紀錄

真的會讓心底深處的熱血沸騰起來

市長辦公室就有專業訓練台,每週三次

每次都是練兩個小時

如果沒有特別設定坡度,阻力就設定35的模式順順騎下去

這樣維持兩個小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不到30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

來到40分鐘臉頰的汗水就像漏斗在下巴處匯集如小瀑布落下

持續60分鐘….已經想休息,明顯感覺到背部的排汗衫完全跟皮膚緊密結合

再接下來的時間已經無法多想其他的事物

除了補充水分,剩下的只有期待兩個小時的到來

最終,我只騎了95分鐘就停下來了

真的讓我停止練習的不只是疲憊,還有無聊

想模擬真實在陸地上騎車的感覺所以沒有特別看Youtube或是其他內容

就是單純的聽音樂而已

騎乘在陸地上有風、有街景、有人、有目標

但是在訓練台上看到的就是前方跑步機的空蕩蕩設備

心想「柯P訓練台前應該有電視或是其他資訊可以觀看吧!?」

可以這樣每週騎三次兩個小時真的很厲害

尤其市長還有如此多的市政要處理

心裡沈澱一下

下次再練的時候決定還是挑部影集來看吧

模擬心智的境界等我扎扎實實地騎完整個月的訓練再說

讓腿部的肌群習慣這樣的強度比較實在

原以為只有跑步的時候才會搭配呼吸的頻率

沒想到騎自行車到後期(持續60分鐘後)搭配固定呼吸頻率真的比較輕鬆

那有什麼方式可以比較有效地提升訓練強度

室內可以區分這兩種方式:

 

1.同速度騎乘:有氧燃脂

室內騎腳踏車都是「固定速度」持續騎,這樣的騎法並沒有錯,只要讓心率達到水準以上,並維持一段時間,就能有不錯的燃脂效果,這樣的騎法,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基礎、刺激粒線體的增加,而粒線體是身體的能量工廠,脂肪就是送進這裡燃燒,所以這種訓練能讓身體漸漸變成易燃體質,只不過...要怎樣才能確保運動強度足夠呢?透過下列兩種方式檢視,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標準,就表示達到鍛鍊效果了。

@談話法:維持稍喘,但仍可交談。

@心跳率法則:把心跳率維持在最大心跳率的6070%,最大心跳率可以用「220 減年齡」計算,例如 30 歲,預估最大心跳率便是每分鐘190下,有氧心率範圍就在 114133 下這個範圍。

 運動時間:記得要維持 30 分鐘以上,燃脂效果才好喔!

 

2.間歇快慢快:大量消耗熱量

「間歇訓練」,普通人在騎乘室內腳踏車時比較少嘗試,但卻非常有效,它與一般騎法最大的不同,是在騎乘過程會不斷變化速度,除了能夠更有效地增進心肺能力,研究也發現它對心血管疾病因子的改善是一般有氧訓練的倍。如果遇上減肥停滯期,還能幫助你突破關卡唷!在相同的運動時間裡,間歇式騎法的耗能速度是一般有氧運動的 2倍,可以大量消耗熱量,不讓脂肪囤積。而且它可以增加運動後的代謝量,產生所謂的「後燃作用」,讓你在運動後持續燃脂,腳踏車的機身多半都有轉鈕可以調整「踏板阻力」,以 Fitty Bike 為例,1代表了最輕、8代表最重,你可以這樣訓練:

阻力 3(輕鬆踩 1 分鐘)

阻力 8(用力衝刺 1 分鐘)

重覆 810 個循環。

間歇運動可以用運動時間:休息時間 = 1的比例去安排,所以阻力8時全力衝刺,阻力3時就可以慢慢騎當作休息

舉例衝刺1分鐘、休息1分鐘這麼短的時間,就可以安排810個循環;如果衝刺4分鐘、休息4分鐘,回合數就可以降到46個循環。

這兩種訓練方式各有各的好處,透過有氧與間歇穿插訓練,不但運動時更有趣,訓練效果也更全面!

 

另外也可以配合坡度的調整來提升強度

但是….這是比較後期的願景了

如果騎戶外行程加入車隊是不錯的選項

車隊裡神人輩出,用大盤騎完全程的大內高手肯定也有

最直接的經驗交流,如何休息、訓練、增加強度

會學習到更多,多爬文、閱讀相關領域的知識當然有幫助

但是有老師帶你走可以省下更多冤枉路

重點是比較不會因為自己瞎練而受傷

還有一個前提是,不論跟車隊也好,自主訓練也好

「基本體能」才是王道,沒有好的體力….遇到金牌教練也是枉然

 

S__1794367.jpg

 

參考資訊 愛瘦身 / 運動生理專欄 /室內腳踏車怎麼訓練更有效?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1851501.jpg

 

朋友A是長跑好手,參加過的馬拉松完賽獎牌裝滿滿水桶

朋友B是重訓達人,常常跟我分享增肌的心得

早在幾年前吃飯的時候就很羨慕他們的身材

A顯瘦但是肌肉線條明顯,上衣掀起就是巧克力腹肌排排站好

B倒三角的背影不知道羨煞多少男性同胞(雖然他不高)

我當時也有跑步,健身房也算是常客

算算訓練的時間也半年多,但是就沒什麼成效

多年前朋友相聚除了打屁聊天剛好也向高手討教

「為什麼我怎麼跑,就是瘦不下來?為什麼怎麼重訓,肌肉還是不明顯?」

你都怎麼練?(兩人不約而同的答話)

每個星期都會跑幾次3000公尺,至少上兩次健身房

這不是符合每週鍛鍊3

每次超過30分鐘

每次運動後的心跳速率需達到每分鐘130次以上的333運動法則嗎?

只見AB四眼對望聳聳肩

你如果只是不想變胖這樣做可能有效,還只是「可能」而已喔

這還沒考慮到飲食的部分

但是如果是想要讓身材超越現況,讓肌肉線條更明顯

333怎麼可能足夠?那挺多只能算是休閒運動而已

那我該怎麼做?

A:有氧運動不論是跑步或是游泳都好,至少要持續30分鐘以上,而不是只有剛好半個小時,有氧時間拉長對於身體脂肪燃燒的效果會更好,而且建議每週鍛鍊天數可以固定,例如一、三、五有氧運動,二、四、六搭配重量訓練,星期日就像上帝讓自己好好休息,這樣才有增肌、減脂的功效

五爸:那重訓是要練多重才會長肌肉、擁有巧克力腹肌?

B:你都怎麼練?(又再問一次)

五爸:你看,我每次重訓肩、胸、腹部、腿都操過一輪,這是我訓練的菜單跟歷史紀錄(翻出自己的記事本認真的解說….)只見AB聚在一起仔細觀察我的訓練軌跡

B:你這樣的訓練菜單不行啦!有練是有練,但是你的重量從來沒有增加過,而且訓練的週期很亂,有時候是連續練三天,有時候是間隔快一個星期才進健身房,這樣很容易受傷的!

五爸:那我該怎麼做?

B:首先要跟A建議的相同,固定時段訓練,建議每次練的部位可以做區別,今天練胸、下次練肩、再來練腿每次針對單項部位來訓練就好,這樣訓練深度也會比較充足,至於腹部訓練特別強調不用單獨空出一天來練習,基本上,你訓練的肌肉群越大,恢復所需的時間就越長,而較小的肌肉群則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腹肌就是小肌群,小肌群的恢復速度要快於大肌群,很自然就會減少了因為訓練而受損肌肉纖維的數量,因此恢復時間較短,不需要長時間恢復,可以增加訓練頻率每天做,當然還包括諸如飲食是否充足以及睡眠質量是否良好的因素

 

原來這就是「休閒」跟「修煉」的差距呀!

我當下才更清楚

要鍛鍊的不只是身體的肌群

也要鍛鍊腦子裡的肌肉

觀念不正確反而會事倍功半

但是調整好正確的作息、訓練週期、飲食搭配充足睡眠

成效會點滴呈現

 

肌肉就像是本日記,每束線條就是自己鍛鍊的軌跡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__1843322.jpg

 

像這樣的標語常常可見

這張圖片也是網路上看到所擷取下來的畫面

每天都進步?如果肌肉可以像投資複利成長

那很多人就真的不用再努力鍛鍊了

肌肉就像被動收入般自己長滿身

體態要維持好的狀態不只要投入時間更要持續

骨骼肌重是很現實的存在

你有練,它不一定會增加

你不練,它200%會下降

那要練到什麼程度肌肉才會有感覺的成長?

當然是要挑戰自己的極限

像是二頭彎舉的動作

每天5公斤的啞鈴舉100下,二頭肌會成長嗎?

還是25公斤的啞鈴舉5下,挑戰身體極限會比較有效呢?

答案當然是後者

以我自己為例,目前我的體重是82公斤

初學者會建議用自己1/3的重量來練習

跟我目前重量差不多的朋友就是操作30公斤槓片練習深蹲

再來挑戰自己的RM

RMrepetition maximum意思是在此重量之下的最大反覆次數)

因此1RM的重量代表的就是自己的最大極限

建議初學者不要輕易嘗試1RM這種可怕的重量

因為你的肌群根本都還沒有習慣所操作的任何動作

突然來個身體幾乎不能負荷的重量

這跟走在路上被機車撞到沒什麼差別

肯定會受傷!

會建議先從12RM的重量來著手

目前每日訓練我也是以這個頻率來練習

這個單一動作可以來到13RM、甚至到15RM還游刃有餘時

「代表重量可以再增加了」

加重後的槓片肯定是從最小的量去增加

然後從8RM開始刺激所要練的部位肌群

讓肌肉可以跟這個重量稍微裝熟一下

下一次再慢慢挑戰9RM10RM…12RM

維持到12RM通常會持續一個月

再視身體情況增加重量

每月挑戰個人1RM兩次(旁邊一定要有人陪同)

讓自己的肌群有計劃的操練

而不是今天感覺身體狀況不錯,那就來加個5公斤玩玩吧

這樣的莽夫心態你不受傷誰受傷?

即便是身體狀況感覺超棒還是按部就班依照自己的課表走下去才是王道

相對的身體狀況不佳

(沒睡飽、感冒、熬夜

那寧可不要練,好好休息讓精神恢復再來練

肌肉不會你幾天不練就全部跑光(它沒那麼無情)

重量訓練不是速成班,今天練明天就長肌肉

是要經過長時間,多長?

個人練了23個月骨骼肌重也才增加56公斤

因為早期沒有RM的概念

就覺得「我有舉重就好了」的迷思

不增加訓練重量跟健身房裡的長輩把輕度啞鈴當成有氧運動在練

那肌肉怎麼成長?

了不起是降低脂肪而已

雖然我沒有要參加健力或是健美的比賽

但是讓自己肌肉線條鮮明、擁有更好的體態

很多層面都會帶來正向的扶持

過程很痛苦!尤其是飲食的控制與把關

這是初期,到現在我已經很習慣不吃油炸、澱粉、高熱量等食物

看見同事狂嗑天使雞排、家人享受美味牛排、甜點….我已經無感

尤其在吃素食之後,對於肉類真的沒有太多的渴望

對應目前美豬的敏感在我身上還真的沒有感覺

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樂趣?

控制嘴、痛苦健身、感覺人生變黑白了

其實要看心態如何調整,光看陰影的的方如何面向陽光?

這樣的痛苦會隨著時間拉長漸漸極小化

過程就像爬山

走下坡肯定是輕鬆的,當你覺得有點不舒服的時候

恭喜,因為你正在緩緩往上爬

不期待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強

但是至少要對的起昨天拼命的自己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3-08 上午4.48.51.png

 

去年九月公司舉辦了場很有意義的活動「減重比賽」

只要報名人人有獎

參與活動當下其實沒有多想

反正每天都會量體重,參加這個比賽也是當成共襄盛舉的概念

活動持續到202011月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

體重機上的數字永遠都維持在9294公斤區間

因為持續有在重量訓練的關係

骨骼肌重大約都維持在40公斤上下

11月之前我嘗試過很熟悉的「生酮飲食」

也試過大家公認有感的「168斷食法」

不知道是否我的身體已經習慣生酮的頻率

就算再執行兩個星期了不起就是少個12公斤

沒什麼特別的感覺!

透過公司健檢師建議「168斷食」嘗試了10

不得不說效果真是立竿見影的誇張

10天我就瘦了3公斤(但是體重依然是9開頭)

個人斷食的時段是在下午1300到隔天凌晨0500整整16小時

會瘦那為什麼不繼續下去呢?

因為瘦的3公斤裡有1/3是肌肉!!

這是我馬上喊停的最大原因

168的飢餓感我可以忍,但是因為這樣重訓量無法維持

這我就沒辦法接受

也因為我自己的重訓時段都落在早上45點這個區間

在這之前已經16小時沒吃東西,怎麼會有力?

就在11月下旬接受朋友建議開始吃素

當時心裡最大的陰影就是

吃素會不會也沒力呀?

持續三天的素食生活真的有點不習慣

主要蛋白質就是雞蛋

印象很深刻在素食首日就吃了21顆蛋!

搞得自己像是蛇類轉世般誇張

後來飲食的項目慢慢調整從黃豆類搭配蛋類來攝取蛋白質

過了整整七天的飲食調整

肌肉量非但沒有掉,也不會有心理疑慮無力的感覺

所以重訓者不是都要吃肉才會「長肌肉」

吃素依然可以維持原本的課表也能按時增加重量

所以「吃足量」比「吃什麼」來得重要!

索性再加強吃素的強度,素食+生酮催落去~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

1123日開始吃素

過個星期體重居然來到8開頭!

睽違了七年的8開頭終於出現了

12月更是搭配健檢師的飲食熱量計算建議

吃進去的每口食物都要計算大卡數

控制每天攝入的熱量

果然飲食控制還是減重的王道

我的運動量並沒有明顯增加

只是在新年2021開始除重量訓練也加入「有氧運動」

刻意的長跑、騎腳踏車、游泳

再加上飲食控制,體重更是持續有感下降

今年(2021)二月底已經來到81.8公斤!

瘦的程度是在逛第五市場會被熟識的阿姨攔下來

「你怎麼瘦那麼多?身體有不舒服嗎?」

簡單解釋後帶著更愉快的心情走過市場轉角

除了人更輕鬆之外,還可以跟大兒子共穿衣服

開心都呈現在臉上,更是在心底持續發酵

很多人會覺得瘦下來就是健康

但是不能單單只看體重,BMI更是沒有絕對參考價值

看看連勝文跟林書豪的案例就知道了

要注意體脂肪率跟骨骼肌重(連帶影響身體基礎代謝率)

這些數據我會時時紀錄、刻刻關心

加上健身房有專業的INBODY機器可以量測

沒有參加健身房也可以去康是美量一下

怎麼去康是美量體重點我一下

公司也因為這個活動讓大家時時把減重掛在嘴邊

環境也是挺重要的

雖然個人毅力首重!

但是周邊的同事也都相互鼓勵效果會更好

謝謝公司舉辦的活動,很棒~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3-01 上午4.41.02.png

 

今年的228連假剛好是星期日

所以隔天補假

原本有個瘋狂的想法是不是就來實踐上星期單日北高的YouBike計畫

後來還是沒有足夠的勇氣,所以先擺著

今年肯定會完成,預計在下半年秋季(夏天太熱不適合)

下午簡單吃完飯就起身前往住家附近的普將中興室內游泳池

腦海裡很簡單的想法,想要來個有氧運動

不想跑步、騎車,最好的選項就是「游泳」

距離上回下水彷彿是兩年前的事情

熱身完後就開始蛙式前進

來回100公尺

很多人會游到忘記自己目前是第幾趟

但是我不會忘記

因為在這段期間除了游泳之外也是我回憶國中同學的時段

跟國中同學有啥關係?

因為唸軍校時期國中階段班上剛好就30個人

每游100公尺心裡就會默念同學的名字

按照學號順序游下去

第一趟何宗螢、第二趟李立和、第三趟夏功力….

我自己的學號是25

所以我自己的名字出現時也代表剩下最後500公尺了!

對我自己本身來說「游泳」啟蒙是個很有趣的偶然

小時候皮膚很差,常常被蚊子咬,傷口就會化膿、潰爛

癒合後就留下滿滿的傷疤(腳像紅豆冰)

爸爸帶我去看皮膚科想瞭解是不是有解決的辦法

但是當時的醫生給了我父親很妙的意見

 

「男生,曬黑一點就看不出來有疤了」

 

好像是這樣,當時爸爸就常常帶我到野溪或是水壩游泳

位於南投水里鄉民和村的益則坑水壩是我學游泳的啟蒙地

也奠定游泳的基礎

之後接觸學校課程、橫渡日月潭甚至是參加救生員訓練

都很習慣與水共處的感覺

在鄉下游泳免費而且大自然每分每秒幫你換水

市區游泳池除了要收費之外,還充滿氯氣的味道

水質雖然不能相比

但是徜徉在水域懷抱裡感受水流滑過肌膚的流暢

不管幾次都很舒服

重量訓練要搭配有氧這已經是「健人」的基本常識

但是嚴格說起來有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樂在其中

這時候真的就要找樂子來填補這塊感覺有點無聊的領域

雖然也有游泳時可以戴的防水耳機

攜帶不方便而且心裡會有漏電的疑慮

重點是價格也不斐

放空自己讓腦海除了記住目前游的距離

其它就不多想,也是享受當下隨波逐流的自在

久沒游會生疏嗎?

肯定會有點不自然,特別是腳夾水前進的姿勢(全程都是蛙式)

雖然兩年多沒下水

但是昨天在「莊笠迪」時就突然順暢起來

他是座號13的同學

也就是在1300公尺開始之後

我慢慢抓回身體的記憶

後半段游起水來也更省力

不喜歡跑步、也不想騎車或是從事其他有氧的朋友

如果會游泳,下水滑個一小時也是不錯的選擇

經歷這個久違的體驗之後

心裡更加確定未來應該會常來游泳池報到

畢竟夏天快到了

 

S__1769578.jpg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2-23 上午5.13.10.png

 

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爆料台北市長柯文哲228連假的一日雙城花121

相關新聞連結「柯文哲騎車花121萬」:阿伯好棒!台北市民買單

臺北市長柯P的單日雙塔並非首舉

除展現市長的毅力之外

推廣臺灣鐵馬工業

盼能以汗水代替淚水紀念228

是他騎車想法的初衷

坐在地院餐廳吃飯看到新聞跑馬燈出現這條新聞時

我想的不是總支出是多少?

而是以他61歲的年齡(59年次)

可以完成單日320公里的路程,這簡直是既危險又有挑戰的任務

https://event.livehouse.in/2015/12/kptaipei/

柯P路線休息點連結

換作是我自己有辦法完成這樣的挑戰嗎?

上網搜尋柯P的路線跟訓練方式

原來這樣的活動早有縝密的規劃

訓練文連結

絕對不是今天想到,下星期就出發的莽夫行為

柯P自從有了「騎一日雙塔」的念頭之後

就開始了有計畫的體能打底訓練

上班每天爬樓梯到11

辦公室裡有訓練台,每週騎三次,每次1-2小時

張惠忠(陪騎員 色彩單車店老闆)認為

體能是長時間累積的

如果說現在想騎北高

每天都騎,一個月後也不見得能完成

但如果長時間每週騎

保持平時的基礎體能、耐力

完成的機會反而比較大

據說柯文哲從來不騎機車、開車

幾十年來都是騎單車代步

他過去曾單車環臺

也曾完成101登高賽

想一想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要挑戰長途騎乘,除了要訓練體能

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

柯P在一日北高前

其實已經陸續騎過環臺北70k

臺北到新竹100k

臺北到雲林240k

最後才在19日挑戰一日北高

因此他不僅平時「有練」,日常也持續運動

積蓄體能,並不是「突然」就能完成一日北高

 

讓我心裡也出現這樣大膽的想法

YouBike單日北高似乎也是種方式

先不要說裝備或是補給的費用

光是YouBike的費率如何計算就是筆不小的開銷

柯P的路線320公里花費19.5個小時完成(四捨五入直接算20個小時)

畢竟他騎的是GIANT的平把公路車Fastroad COMAX

螢幕快照 2021-02-23 上午4.44.08.png

而且有專人開道不用導航、不用用找路、不用擔心休息點

就是一路硬著頭皮騎下去就對了

臺北借車、高雄還車的跨區調度費用是1065

 

螢幕快照 2021-02-23 上午4.09.44.png

 

再加上20個小時的借車費用1190元(從頭到尾不還車的情況)

 

螢幕快照 2021-02-23 上午4.09.33.png

 

2255是光騎車從台北到高雄地借車跟調度費總和

如果想要省下調度費又要把YouBike運回台北

光是臺鐵的運費還有騎完北高再處理拖運所消耗的精神….

這個調度費用1065元感覺就沒有那麼昂貴了

也就是說加上水跟補給的消耗約3000元(包含回程的交通費)

就可以完成這樣的自虐行程,哈~感覺挺划算的

但是這樣的念頭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包含天氣、東北季風、訓練、假期安排

尤其由北到南從嘉義開始就沒有YouBike的站

直到高雄才會出現(所以嘉義是必要的換車點)

 

螢幕快照 2021-02-23 上午4.06.24.png

 

真的車輛故障還必須自己障礙排除也要考量進去

最重要的還是出發前的規劃與訓練

有詳細的規劃不但會學習到很多相關領域的知識

也是降低危險因素並享受過程的方法

這個想法有點危險,但是已經在我心裡萌芽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2-16 下午9.05.55.png

 

從小年夜開始(210日)直到215日剛好5

唯有初三(214日)到市立運動中心重訓

其他時間只有簡單的有氧運動(慢跑)

雖然依然素食沒有破功吃葷

但是澱粉類的碳水化合物倒是吃了不少

前天上午捐完血後下午又追加了3000公尺

當天又來個重訓+有氧惡補一下

抱著顆忐忑不安的心情站上INBODY測量機器

 

S__1712130.jpg

 

登登登登,螢幕顯示

 

 

S__1704016.jpg

 

體重82.5公斤

骨骼肌重39.7公斤

體脂肪率15%

 

相較過年前22日實際測量的數據

體重82公斤

骨骼肌重39公斤

體脂肪率16.4%

 

體重增加0.5公斤

骨骼肌重增加0.7公斤

體脂肪率下降1.4%

 

天阿!心中的喜悅就像冒泡般興奮

雖然體重增加0.5公斤,但是增加的全是肌肉量

最感動的是體脂肪還下降1.4%

最感動的是體脂肪還下降1.4%

最感動的是體脂肪還下降1.4%

過年期間擺在面前的大魚大肉要克制真的不容易

尤其老弟大廚為年夜飯特別煙燻超過十個小時頂級牛肉

還有超級浮誇明蝦、美味鱸魚、吹彈可破的蹄膀….

 

S__1712135.jpg

 

拒絕這些誘惑我只吃長年菜、高麗菜還有蹄膀邊的竹筍、滷蛋

就這樣!

我的年夜飯真的就是吃這些食物外加碗紫米飯

當下差點就破功了,特別是媽媽還跟我舉個德國朋友的例子

她這位朋友也是長年吃素

但是他每個月會給自己一天的時間吃葷(沒有限制啥都吃)

「你也可以學他這種模式啊」

我真的心動了!

吃口牛肉應該也還好吧?

吃尾明蝦應該不為過吧?

吃塊蹄膀應該沒影響吧?

這幾個念頭不斷在我心中盤旋、拔河、拉扯

最後還是忍下來了

看著孩子開心嗑著美食浮現笑臉就當作彌補我不吃葷的遺憾吧

 

S__1712134.jpg

 

忍下著些換來的就是INBODY的數據

你說值得嗎?當然值得!

而且我可以很自豪地說

經過年夜飯這樣強度的克制

還有什麼是我不能忍的?

大年初四早上到健身房報到

因為07:00才開始對外營業

 

S__1704014.jpg

 

我已經在附近熱身完畢

踏進健身房時裡面還有健身設備的電源開關還沒啟動

行政人員邊整理資料邊抬頭跟我打招呼

新年快樂!你是開春第一位客人喔

今年第一位客人,聽在耳裡真的挺開心

相較初三(2月14日)在市立運動中心的感覺

還是目前的健身房比較熟悉

不用排隊、走路就到、設備新穎

很多人的快樂是透過得到禮物或是金錢產生

我的快樂很簡單

踏進健身房,流流汗快樂就隨之而來

而且這樣的幸福感可以維持很久

朋友們過年吃多了、動少了、變胖了也沒關係

踏出戶外運動或是走進健身房重訓都是降脂的好方法

重點是有「開始」

 

天吶~年假已經快要結束了!!

邊打字邊聽到耳邊傳來孩子的媽無奈的吶喊~

會有這樣的驚恐很正常

因為過年守歲(睡)、熬夜、追劇、睡到自然醒模式要調整回來

真的不容易

但是我卻沒有什麼太大的落差

即便是除夕夜當晚我依然2130就寢

大年初一還是早上0330起床

每天都是如此作息

所以今天突然說要上班對我來說只是行程上的調整

沒有太多的痛苦或是落差

這樣的固定作息、飲食、運動有很多好處

不只是脫離腹愁者聯盟的行列

規劃的行程也都能在自己既定的目標裡實現

會很難嗎?其實只在於一念之間

重點跟剛剛提到的運動觀念相同

 

要有「開始」貴在「持續

 

S__1712132.jpg

 

S__1712133.jpg

天沒亮就出發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2-16 上午4.12.10.png

 

初二才回娘家不是嗎?

這裡指的回娘家是「健身房」

原本固定報到的健身房休息到初四早上07:00

 

S__1704014.jpg

 

來臺中之後再次拾起啞鈴,恢復重訓就是這裡

臺中市北區運動中心健身房

計費方式、器材、整體的設備就像是印象中「市立」運動中心的規格

為了這天重訓行程還特別延後捐血的預約時間

因為春節期間運動中心早上從原本六點開始營業的時間改在八點才開門

跟原本預約的八點捐血剛好衝突所以趕緊調整捐血時段

來到運動中心

因為防疫的關係要登入APP填寫基本資料才能入場

 

S__1704019.jpg

 

 

 

大概是太習慣目前健身房的調性

進入市立健身房有點熟悉但是卻不習慣

除了設施跟擺放的空間有些許調整

時段也不同,光線特別充足

讓人有種充滿活力的幹勁

但是不得不說最大的不習慣就是要「排隊」還有較壅擠的空間

許多舊設備外觀看起來已經生鏽、變形甚至氧化了

還是依舊躺在哪裡等人舉起它

新舊設備放在一塊更有種世代交替的時空錯位感

說實在話,不是很計較的人真的沒有差別

但是已經習慣新穎設備跟舒適空間的健身房

真的有種回不去的感覺

回娘家最大的期待就是遇見老朋友

彼此叫不出名字的健友相隔許久不見

碰面還是那句話「好久沒有看到你來這裡練了!」

接下來就是簡單寒暄彼此的重訓近況與新健身房的模式

還是叫不出彼此的名字

健友之間的友誼就是如此簡單而樸實無華呀!

因為先前就有經驗

所以我針對要練肩的課表早就鎖定需要的設施跟啞鈴

邊練邊觀察空下來的設施

只要沒有人就趕緊遞補上去,避免空等的時間

時間沒多久就來到一個鐘頭的上限

揮揮手跟健身房的健友道別

再次給我選擇,我還是會選擇目前的健身房

不只是新舊問題,而是時段、距離的問題

挑選健身房最重要的還是首重離家近

如果去趟健身房還要騎車半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

光是寒流或是大雨就會給自己找很多理由

近的話雖然還是有找理由的可能

但是機會相對來說就降低許多

時段上目前參加的健身房是24小時

可以搭配我晨型人的作息,早上就算四、五點練也OK

但是市立運動中心就是六點開始

練個半小時就準備收工回家送小孩上學

雖然還是有練,但是訓練量明顯就會有落差

再加上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

持續練習的課表很容易就會中斷

即便是這樣你可能也會想

「啊這樣還是比完全不練或是久久練一回的人強多啦!」

我要比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跟昨天的自己相比持平是剛好

能夠進步哪怕是一點點我都會有種很像孩子般簡單的滿足

這樣的「一點點」進步是仰賴

正常訓練+正常飲食+正常作息

如果無法按照原定的課表持續進步

久沒動到的肌群肯定是會退步的,持平有難度,更別說進步了

在下次訓練同樣肩或是其他部位的課表時

就會自動調降訓練重量避免受傷

一次、兩次想要再突破就會花更多的時間

不小心受傷了!

就要花更長的時間才有辦法跟上目前的進度

 

便宜不一定就是高CP

適合自己的健身房CP值才高

 

S__1704018.jpg

 

S__1704017.jpg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2-10 下午6.39.51.png

 

我會瘦不下來有很多原因

回到家都很晚了,看見桌上的剩菜不想浪費,所以就

看著朋友邊說邊捧著自己的圓滾滾肚子

古人云:勤儉持家,節儉是種美德

不浪費食物把剩下的食物清空感覺沒有不對

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

回到家看見孩子沒吃完的麵包、剩菜或是零食

馬上就送去祭拜五臟廟,沒再考慮的

現在呢?

只要超過晚上八點我不會再吃任何食物(學名稱為宵夜

菜放過夜就不新鮮啦!難不成倒掉?

換個角度想

希望不新鮮的食物擺放的位置是在廚餘桶還是自己的胃?

現在想想應該選擇都是前者吧!

傳統美德的束縛也好,自己肚子餓想吃也罷

不該進食的時間吃東西就是造成身體的負擔

久而久之就會成為脂肪堆積

沒運動更可能像神奇寶貝般進化變成脂肪肝!!

積沙成塔除了描述成功點滴的累積

慢性病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而是長久累積的壞習慣

近期因為加班的緣故常到晚上八點才下班

搭配早晚溫差大的氣候

下班騎著youbike頂著寒風逆行返家途中

心裡不知道出現過幾次

「就喝碗熱湯吧」、「就吃個小東西吧」、「增加一下自己體內的熱量吧」

這樣的內心戲比鄉土劇還厲害

隨便從哪一集切入都可以接上劇情

加上途中鹹酥雞攤販、肉圓、臭豆腐香氣迷人

就在快要淪陷右手已經伸入皮夾準備掏錢時

 

忍耐一下!明天的我會感謝現在自己的堅持

 

這樣想有效嗎?

老實說真的效果有限!

最重要的還是意志力的堅持

把握住鈔票的手放開改拿水瓶起來喝水吧

隔天早上張開眼睛站上體重機顯示的數字

總是會心懷感激昨晚的堅持(沒有例外)

不要再找機會以傳統美德來給自己找藉口

也不要因為身體感覺血糖低在不對的時間大嗑朵頤

尤其正值過年期間

很多地方都會出現食物的誘惑

出遊在外更是美食連連、眼花撩亂!

常常有人不自覺就失控把這失誤推給

「過年麻~要減肥年後再減」

這樣的心態更會給自己彷彿找到塊浮木

在飢餓的海域裡大吃特吃

以過年之名行肥胖之食跟不浪費食物是美德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身體負責、對自己的嘴巴控制

從來就沒有假期之分

反而是暴飲暴食後又來痛苦節食、運動

造成身體的重量跟脂肪像坐雲霄飛車起起伏伏

怎麼可能不搞壞身體?

慢性病就這樣陸續出現殘害渴望健康的身體

當你在不對的時間點飢餓時

就喝水吧!零熱量,又可以暫緩飢餓感

很容易就代謝掉,真的餓了

 

就喝水吧!

 

喝水不能滿足當下飢餓的慾望

喝水卻能滿足日後站在鏡子前的虛榮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