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運動 愛孩子 愛分享美好的事物
你只有非常努力 才會看起來毫不費力

螢幕快照 2021-05-18 上午6.34.23.png

 

平時手機只有LINE訊息出現時才會看一下內容

昨晚(5/17)八點口袋裡的手機突然出現連續震動

正在騎YouBike返家途中好奇停車看看怎麼回事

 

S__2580544.jpg

 

國家警報也會開玩笑嗎?

不是上週四(5/13)才來個全台大停電而已嗎?

台電也在隔日出面澄清因為「人為疏失」造成這樣的狀況

不到一週,噢~嚴格說起來是不到五天

又出現幾乎全國人民都收到這樣的停電提醒

造成社團、臉書瘋狂洗版

想豪氣讓世界看看臺灣兩週降低疫情的21字標語

變成反諷讓世界瞧瞧臺灣不到一週停電兩次的奇景

讓很多人質疑這真的是開發中國家會發生的事情嗎?

停水是長期抗戰的狀況

疫情是無止境恐慌

停電則是讓原本就不方便生活又更上一層樓

股市狂跌更讓廣大投資民眾滿臉綠油油

昨日公布本土疫情333例時真的很慶幸有幫孩子請假

因為這333的背後早已經是無法估計的數字

就像柯文哲市長說的

從+0到+206例這其中差距不只是數字爆炸性的成長

更顯示足跡已經不是掌握疫情動態的主要表徵

了不起是說明這些高危險群的動線是不是跟我們有重疊

就算追蹤動線遇見不老實的患者反而造成追蹤誤導衍生不必要的恐慌

台中阿伯謊報疫調!(新聞)

從各跡象看來即便是目前公佈的數字只會持續增加

這樣的數據也只能當作參考

心裡已經有認知,實際感染數字肯定大於公佈數字好幾倍

除了非必要狀況少與人接觸、口罩戴好戴滿、隨時洗手消毒才是王道

幾乎是在這兩天同時又發生台中西屯移工暴斃與台北松山慈祐宮遊民抽慉死亡

台中工業區移工昨晚暴斃公園檢警今相驗釐清死因(新聞)

松山慈祐宮前驚傳路人突抽搐高燒倒地死亡(新聞)

雖然檢查都是陰性反應,但是依然讓人產生諸多聯想

畢竟日本也有出現死後檢驗原本陰性,後來又呈現陽性的案例

明天(5/19)國家啟動封鎖邊境政策

對於股市嚴峻的考驗更有如雪上加霜

停電、停水、股市跌、疫情升

除了等待指揮中心或各縣市政府推出的政策

我們可以先完成的隔離動作真的要先執行

並非危言聳聽,而是

 

凡事抱最大希望、盡最大努力、做最壞打算、持最好心態

 

不只臺灣加油,自己也要加油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7 上午6.32.58.png

 

在家兩天除了持續更新疫情最近資訊

也同步思考面對這樣敏感的時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就在連續兩天都超過百人確診的情況下

要等到「連續14天」都超過百人確診的數字出現才啟動第四級警戒

真的等得到那天到來嗎?

尤其國高中會考結束就已經知道有學生確診的訊息

當天參加考試學子又有多少的未爆彈?

可以確定的是現在政府及各縣市首長所推出的防杜作為是遠不及老百姓期待

所以今天(5/17)就直接幫家裡五個孩子請假了

「可是我們明後天要段考」(老二邊疑惑邊露出不懷好意的微笑)

考試比較重要還是健康比較重要?!

尤其家裡只要一個孩子中獎,其餘人如何倖免?

大學生已經確定遠距教學,透過視訊線上直播(早該如此)

國高中生也陸續推出視訊設備準備的訊息

但是對於今天到校的動作我只閃過一個念頭

這是群聚的高風險

尤其是針對學齡在國小甚至幼稚園的孩童身上

要求口罩戴滿整天、隨時洗手、隨時消毒

能夠完全落實的又有幾個?

先不要打高空說校方還有梅花座或是隔板防止用餐時會交叉傳染的做法

新冠病毒真的都不會轉彎?都會乖乖地依照防疫的路線迴避?

這是看不見得敵人、卻能感覺得到它的存在!

515日暴增180

516日激增206

都是本土案例,都是自主到防疫站檢測的民眾

這些檢測站的能量有上限,對於沒有檢測的個人呢?

誰能保證這個檯面上的數字背後潛藏多少的不確定數字?

看著歐美因為疫苗施打普及而逐漸鬆綁的防疫畫面

跟逐日增加的確診人數號稱模範生臺灣本島相比真的很諷刺呀

雖然網路上瘋傳臺灣霸氣的21字要給世界來個示範豪語

 

螢幕快照 2021-05-17 上午6.34.00.png

 

事實上這個假日真的也讓世界看到臺灣人瞬間消失鬧區的奇景

但是病毒不會因為這幾天的鬧區人口驟降而消失

相對的,真正的考驗才準備開始

我能做的就是寧願讓孩子在家耍廢,也不要讓這樣的危險因子增加

最危險的族群反而是這些小小孩

因為最難控制、抗體也相對最弱卻也是最可愛的一群

他們總是說「我要抱抱」、「我要親親」、「我要牽牽」

或許讓他們少幾天去學校會增加父母的困擾

但是總比真的在學校被感染後才後悔為什麼不幫他請假來得實在

換個角度想,小小孩確診,家人卻沒事

誰來照顧被管制的寶貝呢?

光是想到這點就讓人覺得可怕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6 下午1.05.32.png

 

昨天180例本土案例爆發不只震驚全國

再接續今天更高的確診數字

撼動防疫模範生的世界榜樣

其實不管防疫模範生或是放牛班,那只是個稱謂

面對真實問題才是正確的態度

畢竟臺灣沒有普檢這事實舉世皆知

我沒有、樓下王阿姨沒有、便利商店大夜班張先生也沒有

只有在臉書上看見少數朋友施打AZ疫苗的證明照

有誰會在自己確診後公告天下,讓全世界的人知道自己罹患新冠病毒呢?

應該沒有吧!

雖然有影片宣導可以在每天起床時自我檢測

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憋著,超過10秒後沒有乾咳或是不舒服的症狀

表示肺部沒有纖維化的症狀,可以稍微鬆口氣

但不代表完全沒有問題,還是要隨時注意避免出沒人潮多的地方

口罩不離身、勤洗手(暫時忘記缺水的事實吧)

即便這樣做了還不能100%確認沒事,更何況什麼都沒做

雙北啟動第三級警戒風聲傳出後

人性的恐慌立即竄出佈滿各大賣場

搶購泡麵、乾糧、酒精、罐頭製品

深怕接續的第四級警戒開啟後物資會更難取得

接下來就看到許多貨架被掃空的畫面,結帳區人滿為患的鏡頭

這樣的囤積貨物或許可以增加心裡的安全感

但這個動作是不是又讓自己暴露在高危險傳染半徑中呢?

即便是第四級警戒開設也是可以到商店購物

商家依然會正常補貨(除了像酒精或是平價泡麵缺貨)

其它商品還是有足夠的量,包括防疫第一線的口罩也都還買得到

只是希望口罩業者可以有良心一點,不要趁火打劫

在這個敏感時機遇到突然漲價的廠商真的會讓人為之氣結

口罩才剛漲價!藥局逛完一圈瞬間再貴50 客氣炸:垃圾商人(相關新聞)

只要簡單估算一下家庭人口每日所需要的伙食

回推整週備用量就可以知道所需要的物資預備數量

不需要堆的整間倉庫都是泡麵、衛生紙

再說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大型冷凍櫃可以囤放超量的肉類或是魚類

理性購物平常就可以養成這樣的習慣

滿足整週的貨量再持續汰舊換新,節省空間也避免食物放到過期

與其囤積貨物不如利用時間囤積親子共聚的時間

跟孩子一起畫畫、看卡通、玩遊戲或是耍廢也不錯

除非孩子年齡已經大到想有自己的空間不受打擾

要不然學齡國小甚至幼稚園的孩子都很希望父母可以多花些時間在他們身上

即便是多看他們一眼都好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5 上午8.42.31.png

 

就在昨天514日當天一口氣增加29例本土確診人數時

心裡馬上浮現「是不是要開始實施疫情第三警戒」

手機裡各項疫情訊息也紛紛冒出

各大媒體、網路新聞、群組都出現因應及注意事項

在此同時腦海裡還跳出印度死傷慘重的畫面

所以說人類是很喜歡嚇自己的動物真的不為過

目前第二級警戒嚴格說起來對於本身的日常活動沒啥影響

若單週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一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即達到疫情警戒第三級的標準

開啟第三級警戒:

1. 外出時全程戴口罩。

2. 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

3. 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其餘營業及公共場域關閉。

許多商家就會面臨關門的命運

沒有收入還要支付龐大店租、基本開銷

面對不確定的疫情窘境,停止營業只能說是暫時止血的方式

商家停止營業影響的不單是業者本身,同時連累到被迫失業的職員

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還有像是家樂福、便利商店、頂好超市….等可以執行實名制購物的選擇

(賣場於515日開始執行實名制)

但是普通商場、小店如何生存?

攤車、傳統市場、臨路小攤販如何營業?

就算天空再藍、氣候多好都看不見病毒是否存在

許多不確定因素衍生的壓力更是降低抗體的原因之一

保持好心情、降低壓力絕對有無形的幫助

真的在疫情第三級發布同時相信第四級也指日可待

若本土疫情持續擴大至最嚴重的第四級,14天內平均每日確診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播鏈,就會實施區域性封鎖,設立封鎖線管制人員進出,而民眾在家不得外出。

畢竟臺灣真的不大

位於北部人口高密度或是各區大型城市只要出門就有風險

在昨日(5/14)發布29人本土確診的時候

自己心理也正式啟動第三警戒的燈號亮起

指揮中心之所以沒有立即發布考量層面很廣

經濟面、民心面、國際面

但是非得要政府發布第三級警戒才要做到外出時全程戴口罩

馬上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

也不要逗留大型場所嗎?

這是我們現在就能做到的項目

至於第四警戒那就全力配合了

特別是在接連兩天假期,全國民眾不只用放大鏡在看本日確診數據

而是用高倍顯微鏡在觀察

除了替第一線的醫療夥伴加油之外,希望大家都能平安

 

我們要緊張但需恐慌

 

想想去年如此嚴峻的環境都挺過來了

記得當時連口罩都搶不到呢!

現在至少囤貨充足,所以少出沒人群多的地點、全程戴口罩、勤消毒

我們都可以走過這段低潮,為臺灣集氣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4 上午5.28.37.png

 

瞬間!有種時間來到半夜的錯覺

辦公室除了電腦螢幕亮著(有備用電源)其餘電力失效

這個起源於高雄興達發電廠13日發生24號燃煤機組不明原因跳機

影響全臺灣超過一千萬人次用電狀況

在老天爺不下雨的炎熱天候

供五停二的限水政策讓人本來就覺得很不方便

心裡都會抱怨「沒有電還可以活,沒有水怎麼活得下去?」

昨天無預警停電狀況馬上驗證這句話

電力中斷後,冷氣也跟著停了

室外高達34度以上的高溫直接穿透鋼筋水泥讓人覺得

「沒水不能活、沒電也活得很痛苦呀」

事發突然,分區限電在全臺各地輪番上陣

有接獲通知的地區還好,第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的民眾

真的會有生命危險

包含多起困在電梯裡的民眾、需透過電力供給維生機器的設備、在家靠機器洗腎的腎友、路上突然失去電力的交通號誌

真的會出人命的危險!

如果時間再拉長一些真的會讓人有很多不方便跟無奈

外加上前天(5/12)爆出本土疫情16案例的震撼

接連股市如骨牌崩落般下滑

這些接二連三的狀況就像連鎖效應般發生

讓人心中產生許多不安全感而衍生許多問號

明天本土案例會再提升嗎?

會發布疫情警戒第三級嗎?

股市是不是還會繼續下探?

老天爺什麼時候要下雨?

除了興達發電廠之外還有其他電廠是否也有問題?

現在只是五月,七月八月正直酷熱的時候怎麼辦?….

這些問題已經是長時間面對的課題

疫情、缺水、供電

但是這週同時爆發更讓人有種連番中獎的無奈

人類是很會自我調整的動物

限水時期可以儲水應變

停電可以轉換替代的方式

疫情警張就減少人與人接觸、降低公開場所出沒

股票狂跌就看自己是抱持什麼樣的心態進場來彈性調整

這些都是人可以控制的範疇

但是人心的恐慌卻無法透過硬體設施或是替代方案來調整

 

心情必須自己來轉換

 

或許有許多的困擾跟難題要面對,但是日子還是要過

早晨五點不會因爲停電而晚點變亮

也無法期待明天就會天降甘霖

疫情不可能突然消失

股市也不會在今天開盤瞬間衝上漲停

但是自己可以控制心情,設定自己可以承受的停損,做好各項準備

儲水、存糧、備電、消毒設施跟口罩戴好戴滿

在我們可以完成的預備裡添增安全感

可以的話就像IKEA的廣告給生活帶來多些幽默感

小日子一定要過,也可以好好過

 

162091170021270_P12281800.png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3 上午5.18.28.png

臺中綠線捷運通車後

天天都會經過這個文心路指標性的交通設施

只要接近幾個路口就會看見綠色高架樹立眼前

路過捷運抬頭看看周邊的建築物

經歷這幾年的交通黑暗期

除了原有的建築物之外,還多了許多新的建案

也多了新店家、新商機

上班騎YouBike前都會看見這棟建築物「人間美村」

是我在信義房屋擔任房仲期間首次成交的物件

屋主是軍中結緣的同事,夫妻在預售屋階段就買入

在準備調整資產配置的時候想到我

因為退伍當時有在臉書告昭天下我在賣房子

緣分的線讓我們在台北相繫,而這條線延續到台中來

相約附近咖啡廳談起這個計畫時

我決定房子就交給你了

就像神奇寶貝的小智帥氣指派這場參賽的角色

這句話雖然不到十個字,但是那份感動現在依然深刻

到現在回想起當時的畫面,依舊暖暖的

原本屋況就不錯的條件

外加上朋友DIY的粉刷、清洗

買到馬上就能入住無須多做整理

邊整理的過程兩夫妻也回憶起在這裡種種過往

「這是起家厝呀」

從年輕時的奮鬥、穩定到現在的悠遊自得

這間房子陪他們經歷過所有的喜怒哀樂

每個委託背後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都是獨一無二,無法取代的專屬

很高興也很感恩我能在這段故事中成為其中的角色之一

之後陸續成交物件也有不同的故事

但是這間「人間美村」卻給我最深的追憶

並非它是我第一個成交的物件

而是在我人生旅程中幾次感受到巨大信任的感動

很認真的帶看、介紹、推廣

 

F19094F7-ADDE-478F-AAD1-A02EB5E9952B.jpg

 

房子最後順利賣給一對準備當二寶媽的年輕夫妻

簽約、用印、完稅、交屋後

這間美美房子把原本承載的幸福交接到新屋主手上

看見朋友跟新屋主的笑臉

除了感到高興之外也充滿祝福與無法筆墨形容的喜悅

(至少當下真的無法形容)

事隔今日已經過了四年,我也離開房仲行列

但是每回經過這裡總是會不自覺牽動嘴角上揚的肌群

沒有自拍,但是我清楚自己在微笑

不只朋友存在的原有回憶

還有新屋主創造的嶄新未來

更有我曾經努力過的痕跡

累積的能量即便是現在已經離開房仲三年多的時光

還是會接到想要買房子的訊息….

(誒是沒有看我的最新動態嗎?)

這足以證明一點

只要你在某個領域耕耘的夠久、夠深、夠精

未來就是這塊池塘裡的TOP1

所以最近撥空把這個充滿回憶的角落手繪在畫本裡

把這份感動透過筆尖呈現出來

 

謝謝朋友的肯定,在這個信任的角落充滿驕傲

 

S__2523365.jpg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2 上午6.38.59.png

 

有點像是當兵數饅頭的感覺

去年(2020)的11月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來吃素一年吧

吃完一天還剩下364天、吃完一週還剩下358

對於原本每餐無肉不歡的自己來說,真的有種被虐的病態

常常光顧的自助餐結帳區阿姨反應最明顯

「這是你要吃的齁?!」

熟悉的面孔餐盤裡卻是陌生的顏色,難怪阿姨會覺得自己看錯了

大約兩個星期後就逐漸習慣只吃素食的感覺

有些人會逐步減量肉製品,慢慢變少

我不是,我是今天說不吃肉,明天就開始執行

所以當我在吃地瓜葉,看見家人在啃被Pizza耽誤的拿坡里炸雞時

心裡總是會有種揪心的質疑

「我不是應該也是其中一份子嗎?」

這樣的心理素質經過兩個月摧殘後變得無感

你吃你的肉、我啃我的菜

家人也漸漸習慣爸爸跟家裡的小白兔是一國的

他們都只吃植物而已

同事也漸漸記得五爸都是吃素

所以葷食的餐點或是雞排下午茶自動跳過

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到現在接近半年的時光

除了越來越熟悉素食雷達提供的菜色

也看過很多新奇的玩意兒

諸如素肉排、素肉丸、素壽司….連素豬血糕都出來了

每次看到這些「偽素食」出現的時候心裡都會出現個念頭

會想吃素肉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需求?還生理上的口慾?

實際吃過幾回參加活動主辦單位準備的素便當

華麗的擺盤馬上讓葷食夥伴脫口而出「吃素好像也不錯噎」

素食肉排的口感,甚至味道幾乎都跟真肉相同

嘴笨如我,沒說這是素食材肯定無法判別

這些偽素材很明顯就是透過加工後製而成的食品

滿足新鮮感品嚐其實無所謂

但是把這樣的素肉當成主食就本末倒置了!

像我自己本身接觸素食這個領域就是希望身體更健康

讓自己多接觸自然的食材,由地球提供人類最原始的食物

那就是蔬果葉菜類的選項

應該要吃真素食,讓素食還原真的模樣「素還真

如果轉型變成吃素之後還迷戀素肉系列的食品

那還不如回頭吃真真切切的原形食物還比較健康

因為吃進肚子的是真食物,而不是偽食材

許多人會好奇「吃素真的會變瘦嗎?」

甚至有同好提出質疑,他吃素的時間比我多好幾年

怎麼都沒有變瘦?甚至還….

因為我是生酮版的素食飲食模式

除了綠色食物,我蛋白質攝取來源就是大豆、黃豆製品

像是豆腐、豆干、豆皮

澱粉類米食、麵食、麵包依然不碰

頂多由地瓜、南瓜、白花椰菜攝取澱粉

外加上很重要的一點!

持續計算進食的熱量(卡路里),吃素會瘦得更快速

料理的時候自己可以控制在少油、少鹽更有加分效果

半年下來除了甩掉15公斤的體重,也甩掉了許多迷思

重量訓練會有影響啦、吃素反而會變胖啦、營養不均衡啦

巴拉巴拉一堆的建議,聽了之後我還是持續執行

過了半年我很清楚當初設定來吃素一年」的目標

可能會進化變成「來吃素一輩子」的宏願

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因為本身是既得利益者

體重變瘦

尿酸降低

重量訓練舉的量不影響

捐分離術的血小板量增加

腸胃更順暢

口腔更清新

工作更有精神

 

好處持續挖掘中,想嘗試看看的朋友歡迎上車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1 上午5.09.17.png

 

今年國二的大兒子提出到學校打籃球的建議

主要是想要練罰球,體育課時要測驗

「好啊,我們現在就出發!」

通常提出運動的選項我都會同意,時間允許我也會陪同

在我個人認知,體能不只是維持基本生活的要素之一

也是產生快樂、正向、樂觀的心靈良藥

有句話「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來諷刺那些只會運動不愛讀書的族群

很不認同這句話,因為每個人大腦發展速度就不同、擅長項目相左

反過來說,頭腦聰明的人註定要四肢殘弱嗎?

運動是一種習慣,也是種保護自己的最佳模式

常在鄉村間穿梭的孩子為什麼特別容易掛著笑容

為何城市裡的孩子出現在動漫或是電影裡總是被貼上戴眼鏡愁苦的標籤?

差別在「活動」的多寡

洪蘭教授特別提過:

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和大腦自己產生的神經滋養因子(BDNF),這個BDNF很重要,它會使神經長出新的連結,並增強神經纖維上電流訊號傳送的強度(所以運動員都比一般人反應的快),他還可以啟動基因,製造出更多的BDNF、血清張素跟蛋白質;血清張素和睡眠、記憶、情緒、動機有直接關係,抗憂鬱症的藥如百憂解就是阻止大腦中血清張素的回收,當它在大腦中多時,人的情緒會變好

 

所以看見坊間很多補劑、聰明藥其實直覺反應有點可怕

很多成分是自體可以生成的元素

卻不停透過外在補充來刺激生長,有悖適性發展的自然

與其擔心自己的孩子長不高、吃不多

倒不如多陪陪孩子去運動,幫助小朋友增加多巴胺分泌

增進親子互動同時自己也可以燃燒脂肪,實在一舉數得

但是最大的問題也就在這裡!

「我沒有時間,上班忙都忙死了哪裡有空?」

這是大人給自己的理由跟藉口

真的要動,半小時就可以搞定

附近學校、公園跑跑步也是動

有朋友說看見我帶孩子參加路跑很羨慕

他也有在路跑,但是孩子不會想跟

我好奇問他孩子幾歲了?

今年國三準備要升高一

喔~那真的有點錯過黃金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已經固定生活模式

在家玩手遊或是看Youtube網紅搞笑影片就可以過一整天

希望孩子出去曬太陽或是流汗除非有夠強大的誘因

要不然真的不容易

最好的年齡就是國小中低年級(四年級以下)就開始

跟「複利」的效果類似

一天存一點就好,一天動一點就好

日積月累的能量不只呈現在肌群上

也會表現在孩子的自信心上

現在早上六點半的天空已經非常亮了

但是校園球場上只有我們父子兩人

刷!籃球應聲入網

投六中四,再來~(由我餵球給站在罰球線上的老大)

邊投籃老大邊跟我說:

爸爸你知道睿宇(老二)上星期測驗1600公尺是全班第幾個跑回來的嗎?

我微笑沒有回答,因為我知道答案

每天跑5000公尺的訓練,面對1/3的距離測驗對他來說真的沒什麼感覺

雖然他沒有主動跟我提這件事

但是我可以想像他通過終點時自信的微笑

 

S__2515048.jpg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10 上午5.14.56.png

 

這本《拿鐵因子》全書以雜誌社編輯柔伊·丹尼爾為軸心

面對工作、理財、人生方向迷惘的時候超級幸運遇見智者開示的過程

每個人都可能扮演柔伊·丹尼爾的角色

甚至財務處境比她更嚴峻、面對理財更鴕鳥的現象

透過本書的智者(也是老早就財富自由的亨利)提供三個秘密

1.先付錢給自己

2.不做預算,而是養成習慣

3.現在就過富足的生活

看似有點矛盾,我就是沒有存款!如何現在就富足?

裝肖維

整本書看完之後就會發現第三點「現在就過富足的生活」才最重要

這裡的富足不是帳戶裡幾位數的金額

而是心靈層面的富足

自己的夢想是什麼?

要想通這一點需要時間

而不是像書中亨利在幾行篇幅裡就協助柔伊找出心中嚮往的藍圖

然後很俐落的寫在餐巾紙上

因為書的版面有限,我們自己本身的思想無侷限

重點是要去尋找何謂讓自己光是幻想就會興奮得起雞皮疙瘩的未來

不用限制自己的框架更有機會看到這些選項

有這個強烈的所謂「動機」之後,為了朝向這個藍圖前進

開始有計劃的去設立各項小款項的帳戶讓自己越來越接近這個領域

「攝影課程帳戶」、「旅遊帳戶」

透過每個月扣除必要開銷(食衣住行)後自動轉帳到這些自我成長的區塊

這個數字不只代表金額,還有夢想的百分比在裡面

它讓我們有動力去推動心中「拿鐵因子」的改變

說到這裡才是本書的重點!

拿鐵因子就是生活習慣的調整

把必要取代想要,生活享受可以打折,但是夢想額度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為了我心中的夢想

我可以把星巴克大杯雙倍濃縮拿鐵調整成伯朗濾掛式咖啡

這樣差多少?新台幣150元以上

(好市多買大量咖啡包還有打折,星巴克不是天天都有買一送一)

不是要犧牲全部的生活享樂

而是在檢視每天的消費清單中去蕪存菁

咖啡調整可以省下多少?

自備午餐可以省下多少餐費?

騎乘自行車可以省下多少交通費?

戒菸可以省下多少?

減少應酬可以省下多少?

這本書的拿鐵因子只是拋磚引玉,每個人的因子不同

可能「香菸」、「拿鐵」、「零食」、「網購」、「賭博」

任何可以省下來甚至戒除的負面能量,都可以大大的拉自己一把

逐步朝心中夢想的藍圖邁進

清單中的因子消除或降低後,就可以回到檢視第一個秘密

先付錢給自己

把固定的金額分門別列的放置在各項帳戶

「稅金」、「去蕪存菁的生活開銷」、「自我成長」、「投資」

除了自己專長進步,隨著時間拉長也可以享受複利帶來的甜美滋味

這本書沒有深不可測的詞彙,也沒有令人眼花撩亂的圖表

就是很樸實無華的內容,簡單的道理通常執行起來最難

一天存一點就好!

看到推薦序是謝士英老師寫的內容,就很清楚這本書的調性

我也有分享過謝老師的著作《45歲學存股 股利年領200》心得

另外多位名人長達6頁的推薦序也是挺特別的

捐血66分鐘就輕鬆看完半本,就像看小說般

 

S__2490523.jpg

 

S__2490520.jpg

 

S__2490522.jpg

 

不需要花大把時間就能獲得許多正向的觀念,真的很不錯

自己的人生藍圖不會因為現在的處境、職業、困境而侷限

因為「你比自己想像的更富有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螢幕快照 2021-05-08 下午9.00.52.png

 

今天是母親節,祝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同時這天也是五爸日常臉書粉專滿週年,感動~

累積整年的人數抵達595

每次看部落格、IG或是臉書粉專的內容增加

越來越能呈現心中的興趣或是想法

甚至可以跟朋友分享生活中的樂事,也紀錄這些日子的點滴

製作過程與產出就像另一個孩子逐漸成長

看著歷史軌跡證明沒有白活~

未來的日子除了持續更新各項內容

也嘗試不同的領域,體驗更多不同的興趣

活到接近四十歲的年齡反而會想要接觸更多陌生項目

因為網路無遠佛屆讓許多技能面的知識都可以自學或是找到學習方式

說不定我也可以當一位小提琴家

就像修電機的黑手呂振裕先生拉不但會小提琴

還會說英泰德等五種語言

外表看似粗獷如他跟纖細的小提琴反差感讓他成為媒體注意的對象

 

螢幕快照 2021-05-08 下午8.35.44.png

圖片取自網路

32歲才開始學小提琴的呂先生說:「只要開始,永遠都不嫌晚

即將70歲的他可以站上台北小巨蛋演奏,我們又如何畫地自限?

所以持續寫部落格、重量訓練、素食、手繪、音樂…開發新事物都會持續

有興趣或是能開始很棒

能夠堅持下去才是王道

去年(2020)的7月朋友突然傳LINE問我年底前有什麼目標

對於這樣天外飛來一筆提問我很認真的思考

因為當時提問的時間點距離年底大約還有五個月

所以我也很認真列出以下項目:

1.體脂肪15% (體重85)V

2.學會鋼琴(彈奏一首歌)

3.陪孩子完成五場路跑

4.閱讀完30本書(完成心得)

5.單槓拉20

6.捐血滿30次V

7.部落格瀏覽破10萬人次

8.臉書粉專破千

 

現在回頭檢視去年7月所立下的目標,好像

當時只有兩項完成(後方有V的記號)

至於今年也會有階段性的目標來朝向這個里程碑努力

就像呂先生說的永遠不嫌晚~

還要有持續的行動,堅持下去就會有成果

也要謝謝網路上的老朋友、新朋友支持

未來也請多多指教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

 

文章標籤

五爸日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