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性運動完到慈濟台中靜思堂參加「規劃未來職涯」講座
這是同事分享的資訊
家裡老大、老二是國中二年級與一年級的學齡
陪我參加這場活動
首次進入台中靜思堂真的有種莊嚴、舒適的放鬆
連地下室停車場都充滿祥和的感覺
室內全程都要脫鞋(有專業的鞋套)
當然!防疫工作也不能少,全程實名制登記入場
寬敞挑高七米以上空間大廳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
處處都充滿讓人為之驚豔的簡約設計
踩踏在實木地板上讓腳底接觸實地感覺靜思堂更有溫度
因為時間抓得太剛好
進入國際會議廳(會場)講座已經開始
國際會議廳內部像是羅馬競技場弧形的無座位木製場地
你可以坐著聽、臥著聽、躺著聽都可以
肉眼還沒出現這個場景前耳朵其實已經聽到今天主講人的甜美聲音
盧美妏 老師比我想像中還年輕
溫柔的語調帶著俐落的頻率
心裡馬上直覺反應…這真的訓練很長一段時間吧!
而且還是位美女,散發的氣質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現場爆滿聽眾都聚精會神地傾聽講師的授課內容
我也很認真的做筆記,老二還很好奇地探頭看我在記錄什麼
雖然盧老師本次講座主要是協助新鮮人規劃未來職涯
但內容不只是針對面臨學測或是準備選填志願的孩子
成年人的我們也獲益良多
不只是因為家中有學齡的孩童
自己本身對於「現在」的職涯內容滿意嗎?
喜歡目前的工作嗎?
工作有帶來什麼樣的成就感呢?
是不是能在目前的工作裡找到所謂的「價值」
講座開始的影片「人生不只是馬拉松 – 人生各自精彩」(影片請點左邊藍色的標題)
幾千年科舉制度深入骨髓的影響
功利追求已是顯學,不要輸在起跑點更是現今家長的口號
隨著大流前進的學子只要有好成績就會有高人一等的卓越感
這樣的落差不要說是一般學校
二十年幾前我念的軍校也有這樣的階級分野
成績好的同學可以選填喜歡的軍種或是單位
像我這種不愛唸書的就是撿人家剩下的名額啦~
就像短片中的男主角結尾說:「誰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的?」
跳脫主流,活出自己的人生才是瀟灑的表現
那追求自己的夢想跟喜好會不會餓死?
其實不至於餓死
只是差別在於是不是能吃得飽或是吃的撐而已
尤其講師提到當今社會的資源豐富
不像父親那一代(家父民國42年次)
能考上大學是要放鞭炮慶祝的
更不會像現在這樣即便考上大學也很容易休學或是二一被退學!
現在的孩子沒有這樣「必需」苦下去的意願
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展現彈性的地方
我不喜歡資工那就轉設計,念了才知道設計沒興趣再換哲學…
也未嘗不是種新選擇
老一輩的思維是唸了這個科系就像頭洗下去要硬撐到畢業
現在不適用啦!
甚至還有多校聯盟可以跨校選擇喜歡的科目、修不同學校的學分
真的是非常方便也增加更多彈性
重點還是要孩子喜歡,能夠投入才是影響他未來的關鍵鑰匙
講師提了許多身邊朋友的例子
像是位於新疆擔任石油探勘的工程師
建築系的男孩
南投深山任教的美系型男
熱愛韓劇的會計師閨蜜
北京老友的化工選項….
多是因為家人「代替」他們選擇自以為好的科系
讓這些有機會在她 / 他們能夠在人生中發光發熱的可能暫時消失了
是不是就因為這樣被父母耽誤了一生呢?
繼續抱怨下去當然是!
但也有同是在新疆擔任石油產業朋友圈中的成員勇敢跳脫現況
重新開始學習,初期轉變痛苦,但是目前在金融產業混的很好
至少不用再開40分鐘車程才能到有手機訊號的新疆看不到未來
我們替孩子選擇他的科系也就要承擔他未來的成敗
課程中有特別強調這個「責任歸屬」的選項
不是替孩子承擔這個責任!
而是要「共同承擔」才是,放手讓孩子去做去嘗試
失敗了、受傷了他自然會再調整
想要嘗試做網紅、想當youtuber、想做抖音、電競高手…
那就去做!那就去創帳號!那就去體驗!
可以在當中找到讓自己廢寢忘食的熱情當然是好事
體驗很重要!
體驗很重要!
體驗很重要!
凡事自己親身嘗試過才知道其中的甘苦(當然是要合法的事情)
甚至身為家人的我們也可以陪同嘗試、共同體驗
課程末有請教老師孩子各個階段建立明確志向的分別
小學低年級以前當然就是用「玩」來引導學童
探索孩子潛在的興趣與強項
國小階段可以搭配許多社會資源或是朋友圈的各行各業讓孩子多元體驗
國中階段已經能夠更清楚地確定自己的方向(有興趣的領域)
但是仍然可以在不設限的情況下跳脫舒適圈勇敢嘗試
很喜歡老師分享的動漫廣告
電影「你的名字」導演新海誠作品
會想要重新拾起畫筆也跟你的名字裡男主角喜歡手繪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呢
而老師分享大成建設廣告主要表達的是
「在地圖留下印記的工作」
好酷的理念、好遠大的想法、好開闊的視野
尤其第三則故事,男孩不想受限於父親的背影
離鄉到異地建築機場
到最後才知道他不是想擺脫父親的期望
其實他想追隨的是父親的腳步,不管看幾次都好感動
搭配日本團體Unlimited tone的這首《Change - Single》為背景音樂
就是瞬間被療癒的感覺
厲害的是盧老師去過短片中所有的國家
體驗過影片裡的溫度呢
影片連結請點選這裡
也自我提醒,就算是將要成為四十大叔的自己
時時催眠自己
「我還很年輕、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還有很多可能…」
失去面對世界的熱情那天才真是老了
不要後悔過去,更不用擔心尚未抵達的未來
把現在每天活好最踏實也最重要
最後提到有關面對職場講師的建議
盧老師有設計「人生設計卡」的心理測試遊戲
簡報中選項裡你直覺最重要的項目是哪三張呢?
三、二、一 你選好了嗎?
我自己的排序是
1.生活方式
2.創造力
3.成就感
因為五個孩子的關係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光
所以我生活方式必須要有足夠的重疊才能擁有更多有效陪伴時間
創造力是因為目前持續每天都有寫文、手繪的習慣
所以創造力跟新的想法對我來說就很重要
至於成就感可以來自很多面向
工作的成就感
創作的成就感
親子的成就感
你選三個項目有跟自己的工作相符合嗎?
工作或是生活上多抱持「善的循環」
以善念、正向為出發點反而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有機會也可以到盧美妏老師臉書粉絲專頁留言詢問專業意見喔
盧老師粉專網頁請點選這裏
雖然討厭疫情卻也要感謝疫情!
因為沒有這場疫情,盧老師就不會出現在這個地方
講座主題:
人生設計心理實驗室
如何善用心理學
幫助孩子準確規劃未來職涯
講師:盧美妏 職業生涯諮詢師
主辦:慈濟創新教育講座
講座日期:2021年3月6日
講座時間:9:00am~12:00am
講座地點:慈濟台中靜思堂(台中市文心南路113號)國際會議廳
講座對象:家長,老師,學生,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慈濟志工
---更多五爸相關資訊請溫柔點我---
五爸的IG【分享更多手繪、健身記錄】
五爸臉書粉絲團【分享生活大小樂事】